第八單元 金屬和金屬材料(人教九下)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金屬活動性順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問題與啟示
問題:①是不是所有的金屬都能與酸反應?
②是不是所有的金屬都能相互從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
啟示:①金屬與酸發生反應的條件。
②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的條件。
反思小結
①歸納金屬的化學性質:與氧氣反應、與酸反應、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
②金屬活動性順序應用:置換反應的條件。
練習與鞏固
1教材p14 5、6、7、8
2下列物質能由金屬與酸直接反應生成的是( )
acucl2 bfecl3 czncl2 dagcl
3下表是某種常見的金屬的部分性質:
顏色、狀態
硬度
密度(g/cm)
熔點(℃)
導電性
導熱性
延展性
銀白色固體
較軟
2.70
660.4
良好
良好
良好
將該金屬投入稀鹽酸中,可產生大量的無色氣體。根據上述信息回答以下問題:
①試推斷該金屬可能的一種用途。
②該金屬的活動性比銅。(填“強”或“弱”)
③請自選試劑、設計實驗探究該金屬與鐵的活動性強弱,并完成下表:
你的一種猜想
驗證方法
現象
結論
④若這種金屬就是鋁,而有些不法商販為了牟取暴利,用鋁等一些其他金屬摻雜甚至代替純銀飾品賣給不知情的顧客,請你利用家中已有的條件設計一個方案,幫助鑒別這些飾品的真偽。
第八單元 金屬和金屬材料
課題3 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教學目標
知道一些常見的金屬(鐵)等礦物,了解從鐵礦石中將鐵還原出來的方法;了解防止金屬生銹的簡單方法,知道廢棄金屬對環境的污染,認識回收金屬的重要性。
通過收集材料、查閱資料、討論交流等具體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樹立為民族振興、社會進步學習化學的志向,使學生體會學習化學的價值;保持和增強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
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從常見鐵礦石中提煉鐵的原理。
了解金屬銹蝕的條件和金屬資源的保護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難點:冶煉鐵的原理和含雜質等不純量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如何使學生解決生活中金屬銹蝕的問題。
實驗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內容為常見礦石的圖片、我國鋼鐵冶煉廠的簡介、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模擬演示、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例題講解幻燈片等);金、銀戒指;鑷子;酒精燈;火柴等。
生銹的鐵鎖、因銹蝕穿孔的銅壺、長期未用的菜刀、幾段生銹的鐵絲、不能用的水龍頭等。
學生:課外收集的我國鋼鐵廠情況簡介材料;重晶石等礦石樣品。
在一周前做好的鐵釘銹蝕條件探究的對比實驗。
教學方法
收集資料,指導閱讀,動畫演示,討論交流,拓展探究,實驗展示,自主評價。
教學過程
點評
第一課時 鐵的冶煉
實驗導入
教師演示金、銀戒指在酒精燈上灼燒的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分析“真金不怕火煉”的原因,以及鈉、鎂等金屬為什么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單質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種礦物之中的原因。
以實驗回顧金屬活動性有關知識,做好鋪墊。
交流展示
學生出示課外收集到的礦石樣品(重晶石、赤鐵礦石等),朗讀有關礦石的產地、產量、鋼鐵廠的名稱等背景資料,課件展示人類最早使用的鐵礦石──隕鐵等其他礦石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