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教案(新人教)
提出問題:問題1:如何收集一瓶你呼出的氣體?
問題2:如何證明你收集氣體為二氧化碳氣體?如何證明呼出的氣體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問題3:將燃著的木條分別插入空氣和呼出的氣體中,分別發生什么現象?
問題4:對著一塊干燥的玻片呼氣,與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作比較,有何不同?
【學生活動】組織學生根據生活中的經驗和以往自然中所學的知識先進行討論問題1-4,然后再通過實驗即步驟1-步驟4進行驗證,得出結論。最后由教師總結,學生認真填寫實驗報告。
【信息參考】供學生討論時參考。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成白色渾濁,在下述實驗中,白色渾濁越多,說明氣體中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氣可以使帶有火星的木條復燃,木條燃燒越旺,說明氧氣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著的木條熄滅。
【小結】1、探究活動得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水蒸氣的含量比空氣中二氧化碳、水蒸氣的含量多。
2、探究活動得出,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比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少。
3、探究活動得出,探究過程不但要尊重事實,還要有嚴謹的態度,認真動手操作實驗,逐步培養分析觀察到的實驗現象獲得有價值結論的能力。
【歸納總結】1、從日常生活中常可以發現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可以通過實驗等手段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并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等獲得有價值的結論。
2、探究活動(實驗)完成后,應認真寫出實驗報告。
【課堂練習】(小黑板展示)
小明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請你填寫下列空格: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這是蠟燭的 性質。(填:物理或化學)
2、點燃蠟燭,觀察到蠟燭火焰分為 、 、 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中約一秒鐘取出后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處最先碳化。
【板書設計】 課題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活動探究一:對蠟燭燃燒的探究
探究步驟
對現象的觀察和描述
點燃前
點燃時
點燃后
活動探究二: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
【教學后記】
課題三:走進化學實驗室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熟悉實驗規則,認識部分常用儀器,了解藥品的存放規則。
技能目標:1、能遵守實驗室規則,初步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2、能進藥品的取用、加熱、洗滌儀器等基本實驗操作;3、培養學生正確取用藥品的能力、細致的觀察能力與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進藥品的取用、加熱、洗滌儀器等基本實驗操作。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正確取用藥品的能力、細致的觀察能力與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學方法】教師啟發與引導法。
【教學用品】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常用儀器與藥品。
【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提出問題
【引言】師:你們已經知道,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科學探究。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學習化學就必然要走進化學實驗室,因為這是你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場所,那里有很多儀器和藥品正等待著你,期望著你利用它們來探究化學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