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
二、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公元前6世紀,古代印度矛盾尖銳,佛教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誕生了。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也就是釋迦牟尼)。早期佛教的基本教義可以概括為苦、集、滅、道“四諦”,也就是四條真理。公元最初兩個世紀,佛教出現大乘、小乘兩大教派,“乘”是“渡”、“運載”的意思。它們的主要區別在于:小乘佛教堅信釋迦牟尼的遺教,注重倫理教誨,不拜偶像,提倡自我超渡(超脫人生苦難),主要流行于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緬甸、泰國等地。大乘佛教發展和修正了釋迦牟尼的說教,尊奉如來佛為最高神,同時造出許多偶像加以崇拜;它還認為人們不僅可以自我超渡,而且可以兼渡他人,“普渡眾生”。大乘佛教主要流行于印度北部、中亞、中國、日本、朝鮮和韓國。
2.基督教
基督教在1世紀時誕生于巴勒斯坦一帶。耶穌就是“救世主”。基督教產生后不久,逐漸分化為兩派:以希臘語地區為中心的東派和拉丁語地區的西派。1054年,東西兩派教會分裂,東部稱正教,即東正教;西部稱公教,即天主教。十六世紀時,西部教會在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產生了一些新宗派,稱為新教,后又不斷分化,形成派系繁多的現象。基督教對歐美許多國家的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現實政治、社會生活中也有相當的影響。
3.伊斯蘭教
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信仰“真主”。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的經典是《古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