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13課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一、 法國大革命
1.原因
我們都知道革命爆發實際上是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是什么矛盾導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呢?
(展示《法國社會等級制度》《深受壓迫的法國農民》圖片)
教師評價學生回答。并指出封建地主階級(教士、貴族),對資產階級、工匠、農民、城市貧民的壓迫,使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激化。受苦受難的人民群眾揭竿而起成為大革命的主力軍,資產階級成為革命的領導者。
(講授過程中展示相關的矛盾激化示意圖)
過渡:法國大革命在三級會議的召開下一觸即發。我們共同了解法國大革命的進程。
2.進程
法國大革命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攻占巴士底獄,頒《人權宣言》;第二階段,處死國王,建立和國;第三階段巴黎人民起義,雅各賓派專政。
(展示進程示意圖)
根據三個階段設置不同的思考題。
(見幻燈片)
第一階段:攻占巴士底獄,頒《人權宣言》
(播放影片攻占巴士底獄)
展示《人權宣言》的內容
《人權宣言》是法國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獻,它體現了啟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的口號,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同時它又明確保障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體現了資產階級的本質。
第二階段:處死國王,建立共和國
法國革命開始時并沒有立即廢除國王,只結束君主專制和等級制度,保留了君主統治。1791年6月20日國王路易十六偕王后、王子化裝潛逃,并勾結外敵和逃亡貴族,企圖鎮壓革命。國王的背叛,激起法國人民的憤怒,人民群眾再一次發動了起義。
處死國王廢除君主統治,可以說這是法國革命的又一進步,人民群眾推動革命向前發展。國王被處死后的法國因反法同盟大軍壓境,保王黨暴亂、物價飛漲,糧食短缺而面臨生死關頭,巴黎人民力挽狂瀾,于是1793年發動第三次起義,革命進入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巴黎人民起義,雅各賓派專政。
(出示羅伯斯庇爾像并簡單介紹)
過渡:
雅各賓派統治被推翻,這只代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高潮過去,而不是資產階級的失敗,法國大革命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重要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具有規模大革命最徹底的,意義深遠。
書中是這樣評價的:(出示其意義圖片)
教材中用了“摧毀”“傳播”“很大影響”三個詞,描述其意義,誰能幫助教師解釋一下呢?
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冉冉升起一顆年輕的將星,他就是拿破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拿破侖的世界。
(講述過程中出示拿破侖畫像)
二、 拿破侖和他的帝國
課下老師給各組同學們留了一道作業題:收集拿破侖的有關資料,把所知道的拿破侖介紹給大家。在介紹的時候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同學們的作業完成的非常好,通過各組交流,我們大家對拿破的一生有了全面的了解,下面老師要檢查各位同學的學習成果。
(展示問題內容)
18xx年拿破侖憑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自己成為當之無愧的皇帝,在《拿破侖加冕》的那一天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讓我們共同欣賞。
根據學生對此問題的理解,指出拿破侖不可一世的舉動說明了他的帝國不是上天賜予的,而是他自己掙來的。
拿破侖在短短十幾年時間里使法國一度輝煌,其對內外政策對法國
整個歐洲產生了深遠影響。
同學們,拿破侖是迄今為止爭議最大的歷史人物之一。有人說他是一個精明的政治家;有人說他是一位英雄,改變了歐洲的歷史;有人說他是一個戰爭罪魁禍首,是一個暴君;有人說他建立帝制,是歷史的倒退……這些說法有道理嗎?你如何評價拿破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