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13課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我們現在進行辯論賽,請各小組同學有理有據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教師根據課堂實際適時點撥,并指出剛才同學們就如何評價拿破侖,進行了認真而又熱烈的交流,既有觀點也有史實。隨著同學們的成長,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對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的認識會更加深入。縱觀拿破侖的一生,有功有過,拿破侖是新興資產階級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打擊了國內外封建反動勢力,促進了歐洲人民的覺醒,保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這是他的主要功績。但拿破侖畢竟是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有其時代和階級的局限,勝利滋長了他的驕傲情緒,沖昏了他的頭腦,更滋長了他的野心,爭霸世界,四處侵略,最終導致了他走向毀滅。
本課小結
法國大革命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重要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具有規模大
革命、最徹底的特點,它不僅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初步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政治體制,而且還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制度,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思想;大革命的徹底性更為以后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最重要的一環。
法國大革命過后,拿破侖逐步上臺,并建立帝國,他代表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一方面他保留大革命時期的革命成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件大革命的繼續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對外戰爭的形式把法國革命的成果推廣到歐洲其他地區,使資本主義文明得以在歐洲傳播。因此,歐洲封建勢力對拿破侖切齒痛恨,多次勾結反動力量組成反法同盟對法國開戰,企圖阻止資本主義向歐洲大陸擴散。但后期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又變為軍事侵略,可以說拿破侖從戰爭中發家,又在戰爭中消失。
活動與探究: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是17、18世紀兩次重要的歷史事件,請你想一想,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以此為主題,出一期墻報。
學生回答克倫威爾及華盛頓的主要事跡。
學生主動猜想
(后進生回答)
學生認真傾聽,整體感知本課的主要內容
學生根據圖示和書中的文字材料,分析法國大革命的原因。
學生由第三等級、工匠、城市貧民、農民的受壓迫的情況,分析出革命爆發的原因。
(中等生回答)
傾聽教師講述
學生思考:
1.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的時間、原因及這一歷史事件的歷史意義?
2.學生根據《人權宣言》內容,對其進行評價。
(中等生回答)
學生分析:
1792年起義結果如何?處死國王又有何進步意義?
(后進生、中等生回答)
學生分析:
雅各賓派采取了哪些措施?根據材料評價其措施。
雅各賓派專政結果如何?
(優等生回答)
學生齊讀
學生用史實舉例說明,理解其對內、對外的意義。
如;(1)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
學生能夠從法國大革命廢除君主,結束君主專制和等級制度,建立了共和國等方面理解。
(2)它傳播了資產階級民主的進步思想。
學生可以從人民群眾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不斷推動革命向前發展,使革命得以徹底進行;大革命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統治,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掌握政權的統階級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北美獨立戰爭后有所不同等方面理解。
(3)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學生通過人民群眾三次武裝起義,將革命進行到底;
其規模之大及徹底性,對整個歐洲的封建制度的震撼等方面理解。
(優等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