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9課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
點擊::第一范文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現代文學藝術的有關知識。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閱讀、處理歷史材料,并運用歷史材料,概括和提煉歷史觀點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歷史觀點,以及認識到文化是一定政治經濟生活的反映這一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歐美文學和美術的主要成就;爵士樂和好萊塢
2、難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如何評價荒誕藝術;如何理解爵士樂的內涵
三、教學要點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
1、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原因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內容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與影響
二、現代文學和美術
1、文學名著:
2、現代美術
三、現代音樂和電影
1、爵士樂
2、好萊塢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世界現代史的內容中,我們主要先學習了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內容,今天開始我們學習科技與文化部分的知識。
師: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為了奪取軍事上的優勢,主要參戰國都進行了新軍事科技的研究。請問同學們知道哪些?
生:美國發明原子彈和計算機,德國發明導彈
師:軍事上的優勢雖沒有給德國帶來戰爭的勝利,但是為美國提供了盡早結束戰爭的機會。雖然這幾項首先應用于軍事領域和戰場之上,但在二戰結束后卻為人類帶來了一場新技術革命,歷史上稱之為“第三次科技革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三次科技革命”。
(展示板書:第八單元 現代科技與文化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
【內容組織】
師: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二次大戰后,世界上很多國家為了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生產率,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紛紛增加科研經費支出,科學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美國開始,發展到世界上其他國家,出現了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應用為主要標志的一系列以先進科學技術為基礎的新興工業部門。社會生活進入原子時代、電子時代,社會物質生產各領域的面貌為之一新。這就是第三次技術革命。
師:其實剛才的那段話中,已經揭示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大致時間和主要內容。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了解一下有關知識。
(展示板書:1、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原因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內容 )
師:為什么人類社會在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之后,還會興起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首先,這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其次,由于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例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第三,由于戰爭和戰后社會的需要,比如原子彈和航天技術,以及電子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等。此外,第四,科學技術的社會化保證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功。19世紀,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基本上還是科學家和發明家個人的事業,到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壟斷組織和高等院校把大量科技工作者集中起來,有組織地開展科技研究,科技成了集體的事業。二戰后,國家又成了科技事業的組織者和推動者。國家撥出巨資,制定計劃,組織全國力量聯合攻關,效果比過去更加明顯。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技事業的國家間合作有了廣泛發展,國家之間、跨國公司之間均在一些重大高科技項目上加強合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由于科學技術的社會化,大大加速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步伐。同時,由于世界矛盾不斷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客觀上也促進了科技革命的快速發展。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在經濟競爭、政治斗爭、軍備競賽等多方面進行對抗,結果是刺激了與軍事相關的新技術的發展。冷戰結束以后,世界的主要矛盾是經濟競爭。因此,世界各國都把科學技術作為國家競爭力的基礎,這也極大地促進了科技革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