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9課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
(展示板書:二、現代文學和美術 )
師:現代時期的世界文學藝術,如果我們已經歐美為例的話,其實有兩大類型。一是蘇聯文學藝術,而是西方文學藝術。
師:就蘇聯文學藝術而言:首先,伴隨著十月革命的勝利,蘇(俄)聯的文學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20世紀上半期,蘇聯文學生機勃勃。高爾基的小說《母親》等作品,奠定了蘇聯社會主義文學的基礎。十月革命勝利后,一批優秀作家創作了許多反映蘇聯巨大變化的作品,比如阿·托爾斯泰的《苦難的歷程》三部曲(《兩姊妹》、《1918年》、《陰暗的早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等。赫魯曉夫時期,由于文學界提出了“寫真實”“積極干預生活”等口號,文壇局面既活躍又混亂。愛倫堡的小說《解凍》觸及不少社會問題,反響很大,引發了一批作品,西方稱為“解凍文學”。而在勃列日涅夫時期,由于中央集權的強化,文藝思潮日趨平穩和消沉。而到戈爾巴喬夫時期,尤其他推行“民主化”“公開性”政策,蘇聯文藝作品的審查制度被打破,很多過去被禁止的文學作品被大量發表,比如1955年,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寫成了至今仍能證明他藝術生命力之恒久的著名長篇小說《日瓦戈醫生》。該小說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前后為歷史背景,記述了日瓦戈醫生的悲劇遭遇,借此反映一代知識分子對十月革命所表現出的迷傭。小說的現實主義手法使我們從一個側面看到俄國國內戰爭時期的某些殘酷的社會現實。他的小說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卻拒絕領獎。其次,在藝術方面,蘇聯最有成就的是芭蕾舞。烏蘭諾娃(1910-1999),19xx年出生于一個舞蹈演員家庭,后來進入列寧格勒舞蹈學校學習,畢業后參加基洛夫劇團。從此她開始了她的藝術創作生涯,展現了高超的技藝。1944年調到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工作。1951年,她第一次出國到意大利的佛羅倫薩演出;此后,她到過美國、英國等世界上很多國家演出,獲得盛譽。成為蘇聯第一位首席芭蕾舞蹈家,被授予蘇聯人民演員稱號。1963年前后,告別舞臺,擔任教師,指導青年演員。其外,音樂家肖斯塔科維奇(1906-1975),蘇聯偉大的音樂家。主要作品有《第一交響曲》、《第五交響曲》、《第七交響曲》、《易北河》和《森林之歌》等。其中《第七交響曲》創作于衛國戰爭時期。在列寧格勒被圍困期間(從1941年8月至1943年1月德國法西斯對列寧格勒的圍攻長達17個月),他志愿參加了列寧格勒保衛戰,在戰場上,他創作的《第七交響曲》成為鼓舞紅軍戰士英勇戰斗的號角。
師:而就西方文學藝術而言,經歷了從現實主義文學向現代主義文學的過渡。教材著重介紹的就是西方這一時期的文學名著。首先,繼承了19世紀晚期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精神,在現實主義文學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英國劇作家肖伯納的《蘋果車》、法國的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美國德萊塞的《美國的悲劇》。此外,美國的現實主義作家海明威較多的結合現代主義手法進行創作,其著名作品有《老人與海》。《老人與海》的主題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對失敗。小說中的漁夫桑提亞哥在同象征著厄運的鯊魚的斗爭中雖然失敗,但他堅忍不拔,在對待失敗的風度上取得了勝利。小說中有一句名言:“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桑提亞哥這個孤軍奮戰的形象是海明威20、30年代創造的“硬漢性格”的繼續與發展。1954年,海明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