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亞非拉的奮起
回憶:為反抗英國殖民統治,印度人民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民族運動,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
討論:在歐洲人統治下的所有亞洲殖民地當中,印度是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而印度的獨立,對英國殖民主義者有什么影響?(對英國殖民統治是一個沉重打擊,結束了英國對這一地區近2xx年的統治)
讓學生看《印度獨立和分治圖》制圖說明,巴基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即今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學生討論印巴分治的原因。英國殖民者有何意圖?印巴分治的后果是什么?
通過多媒體使學生欣賞印度、韓國、新加坡等國的農業、文化、科技發展狀況以及旅游業、風土人情、韓國的汽車制造業等。組織學生自己介紹某方面的材料。
學生思考:19世紀非洲形勢是什么樣的?在晚期有哪些重大斗爭?
學生通過看課本,了解二戰后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形勢。
學生看課本了解埃及獨立的情況,同時思考以納賽爾為首的革命力量發動武裝起義,贏得埃及真正獨立的斗爭性質、特點及其歷史意義。
學生看“非洲獨立進程圖”,理清非洲民族獨立的國家及獨立時間(也可列表整理清楚)以便形成其歷史概念。
組織學生自由發言,說說非洲民族獨立的歷史意義。
學生思考:回憶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美國家獨立戰爭后的局勢,從中了解古巴原是西班牙殖民地,美西戰爭后,西班牙戰敗,古巴就成了美國殖民地。
學生回答:拉丁美洲惟一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哪國?領導人是誰?
通過看教材,明確古巴是怎樣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
學生討論古巴革命勝利的意義。
學生看圖片和電子地圖,了解巴拿馬運河的地理位置、地形,并欣賞運河風光。
通過地圖知道,由于巴拿馬運河溝通了太平洋與大西洋航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與經濟價值。
一、亞洲國家的獨立和振興
1.印巴分治和印度獨立
歷史上,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人民在十幾個世紀中一起生活在南亞次大陸。印度教徒與穆斯林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獨立前,這里是英國的殖民地。二戰后印度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斗爭,迫使英國在1947年同意印度獨立。但英殖民者有意挑動印度教徒與穆斯林間的對立,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把原來的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以便最大限度地維護英國的殖民利益。因此,“自由印度”的誕生是以印巴分治這種國家分裂為代價的。
2.印巴分治是根據宗教的原則的分治,在分治過程中,數以萬計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離開故土。同時也給印巴兩國人民帶來了嚴重的后遺癥,克什米爾問題至今沒有解決。分治制造了南亞地區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3.亞洲國家獨立意義重大,不僅增強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對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反抗殖民統治的斗爭起了先鋒示范作用,動搖與瓦解了殖民地統治體系。
二、非洲民族獨立浪潮
1.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非洲的浪潮,整個非洲幾乎全部淪為殖民地,因此,非洲被稱為“黑暗大陸”“殖民大陸”。非洲人民為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
2.二戰前,埃及名義上是“獨立國家”,但實際上仍受英國控制,是英國的殖民地。受世界反殖民主義戰爭勝利的影響,以納賽爾為首的愛國青年軍官組成的“自由軍官組織”在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下推翻了封建王朝,使埃及獲得了真正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