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亞非拉的奮起
蘇伊士運河的收入是埃及僅次于僑匯和旅游的第三大外匯收入來源。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是通過巴拿馬地峽溝通大西洋與太平洋的通航運河,它的開通大大縮短了兩大洋之間的航程,與蘇伊士運河同樣具有世界戰略意義,因此素有“世界橋梁”之稱。
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千米,最窄處為152米,最寬處為304米,從運河中線分別向兩側延伸16.09千米所包括的地帶為巴拿馬運河區,總面積為1 432平方千米。
這條運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534年,當時的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就曾下令對巴拿馬地峽進行勘察,計劃在其最窄的地段開鑿一條運河,但因當時有限的技術條件和施工能力,西班牙人只能沿山腳用鵝卵石鋪就了一條穿越地峽的驛道。1881年,曾成功開通蘇伊士運河的法國運河公司首先獲得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權,但由于當地惡劣的自然條件,此項工程于1889年被迫中斷。19xx年,美國策動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獨立,并與剛剛成立的巴拿馬政府簽訂了《巴拿馬運河條約》,根據該條約,美國享有在巴拿馬開鑿運河和“永久使用、占領及控制”運河和運河區的權利。美國一次性支付給巴拿馬1 000萬美元作為所謂“簽約補償”。19xx年,50多個國家的勞工終于用他們的血淚換來了巴拿馬運河的通航。
開通后的巴拿馬運河極大地促進了世界海運業的發展。目前,已有占全球貿易運輸量5%的貨物通過該運河被送往世界各地。美國、日本和中國是巴拿馬運河最大的三個使用國。1996年,香港和記黃埔集團有限公司獲得了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波亞和克里斯托瓦爾港的經營權。管理期限為25年,到期后可再延長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