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強和浮力》復習課的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縱觀近幾年中考命題,不難發現,物理試題普遍注重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反映了物理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影響,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理念。“以問題為載體,為學生搭建動口、動腦平臺。體驗物理思維過程,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是本節課的設計意圖。根據新課標、考綱進行知識的系統復習、通過精選習題進行課堂訓練,并對要點、重點進行總結,使學生對壓強知識得到深刻認識。【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①會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壓強的概念;②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③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④了解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⑤訓練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①通過師生共同理順知識結構,使學生對壓強知識的理解系統化、條理化。②通過課堂訓練,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師生共同理順知識結構,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②通過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物理就在身邊。【教學重點與難點】①壓強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②液體壓強是教學難點。【教學準備】壓力小桌、海棉、重物以及flash課件。【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教師拿出一些器材(海綿、壓力小桌、重物),提出問題:“這些器材我們可以完成什么實驗?” 引導學生思考、回答,從而引出我們今天這節課所復習的內容:壓強和浮力的第一課時壓強。二、知識回顧、抓基礎首先,教師設疑:“你對壓強知多少?”學生一一說明,教師板書。并利用投影打出知識結構(如圖)。其次,對于各個知識點,采取邊復習邊練習各個擊破。(一)復習“壓力”先設疑:“壓力與重力一樣嗎?你能說出他們的不同嗎?他們有聯系嗎?”一連串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回答。搞清楚容易混淆的概念間的區別和聯系后出示投影,學生解答問題:⑴作出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示意圖:(二)復習固體壓強學生說出概念、公式p=f/s、單位后教師設疑:“如何增大和減小壓強?”學生回答。在加深對公式的理解后出示投影,學生解答問題:⑵一塊磚分別平放、側放、豎放在地面上,對地面壓強最小的放置方法是[ ]a.平放 b.側放 c.豎放 d.無法判斷⑶下列事例中,屬于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的是[ ]a.鐵路的鋼軌不直接鋪在路基上,而鋪在枕木上b.書包帶寬的比窄的背在身上舒服c.把菜刀口磨得很薄,刀就容易切進菜里去d.在泥地上墊上一塊大木板,便于人行走(三)復習液體壓強先通過出示投影,學生解答問題:⑷如圖所示,a圖底部的橡皮膜向外凸起,則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b圖側壁的橡皮膜向外凸起,說明的物理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⑸如圖所示,可以說明的物理問題是:(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通過播放flash課件,學生觀看熟悉連通器的特點及應用,解答問題。⑹下列設備不屬于連通器的是:( )a.船閘 b.鍋爐水位計 c.水塔的供水系 d.自來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