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鏡成像規律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與對手進行蹴鞠比賽,還忙里偷閑擦拭他的放大鏡。
課件顯示:
一張放大鏡成像的圖片。
觀察對比
提出問題
(4min)
師:凸透鏡不僅能成像,還能成各種不同情況的像。有正立的,倒立的;還有放大的和縮小的像。那么關于凸透鏡成像大家想知道什么呢?
說明:師應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小組討論思考,并將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寫在黑板上。
師介紹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學生討論并可能提出各種問題:
1.什么情況成縮小的像?什么情況成放大的像?(或者:像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什么情況成倒立的像?什么情況成正立的像?(或者:像的倒正與哪些因素有關?)
3.成不同像時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和像到凸透鏡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4.物和像在凸透鏡的同側還是異側?等等。
猜想假設
(2min)
師組織學生對提出的第一個問題進行猜想。
提示:用同一只凸透鏡近距離看課本上的字和遠距離看屏幕上的字一樣嗎?
學生小組討論并猜想:可能與物距有關,當物距大時,成縮小的像,當物距小時,成放大的像。
制定計劃
設計實驗
(9min)
師介紹光具座的作用以及用法。
師:在使用光具座時,像的位置和光屏的位置具有不同的含義。如果移動光屏使它得到清晰的像,這時光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師:請同學們用點燃的蠟燭作為成像的物體,自行選擇其它器材,制定實驗計劃探究凸透鏡成的像的大小情況與物距的關系。請同學們在小組內積極討論,制定研究方案。
師巡視指導,參與學生討論,并強調:
在設計實驗時要明確目的,理清思路。目的是要探究成像的情況與物距是否有關,所以實驗思路就是,讓一發光物體通過凸透鏡成像,然后改變物距,觀察像的情況;或是讓一發光物體通過凸透鏡成不同的像,比較物距。
師組織學生對各小組的方案進行評估,兼顧研究其它問題,確定最佳方案
學生認真聽講
學生小組討論。
小組代表交流所選器材和實驗方案。
出示光具座
課件顯示:
實驗目的和實驗思路。
課件顯示:
實驗方案的具體內容。
進行實驗
收集證據
(5min)
師要求學生完成實驗前的準備工作:
①將f=10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的中間位置,在光具座的刻度尺上的一倍焦距處和二倍焦距處貼上小紅點標記。
②將蠟燭和光屏分別放在凸透鏡的兩側,點燃蠟燭,調節燭焰的中心、透鏡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一條直線上。
師:下面我要求第一至第七組的同學移動蠟燭和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現清晰的縮小的像,第八至第十五組的同學移動蠟燭和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現清晰的放大的像。
教師巡視指導,強調實驗中應注意的事項。
學生按教師要求動手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