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①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和認識。
②組織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難點
①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建立起實驗與物理模型之間的必然聯系。
②組織、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凸透鏡規律的實驗。
●〇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
(第1課時)
(3分鐘)
根據上節課生活中的透鏡提出利用什么光學元件成像和成像有什么差異的問題,再由凸透鏡成像的差異引入新課。
回憶生活中的透鏡成像情況并回答問題,并產生凸透鏡有什么規律的想法,從而激發探究的興趣。
創設問題情景,從生活走向物理,使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產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新課導學
提出問題
猜 想
設計實驗
進行實驗
分析和論證
(第2課時)
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都有凸透鏡,但有大小、倒正和虛實的差異,通過引導學生由凸透鏡成像的差異提出凸透鏡成像的大小、倒正與物距有什么關系。
繼續觀察投影儀、照相機和放大鏡成像的同相點及不同點,引導學生針對像的大小、倒正和虛實分析并做出其與物距或者像距大小關系有關的猜想與假設,同時板書。
指導學生要檢驗猜想是否正確需要實驗,提出實驗是探究物理知識最基本的一種方法。
給出器材,讓學生根據猜想設計實驗方法,并說出器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66,明確實驗觀察什么、測量什么和記錄的數據以及實驗的主要步驟及過程。
演示:根據學生的實驗方法補充說明實驗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如:蠟燭、凸透鏡、光屏的擺放位置。
根據猜想,實驗時先改變物距,由大到小進行幾次實驗。
并提醒學生怎樣觀察像;怎樣記錄物距、像距;注意分工合作。
教師巡視,對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指導,及時對學生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并鼓勵最先完成實驗的學生填寫黑板的數據.(見附表)
教師事先畫好表格,指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及數據思考得到什么結論,是否證實了猜想和假設,并進一步思考、歸納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并讓學生以書面或口頭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
學生觀察投影儀、照相機和放大鏡的成像情景,從而提出問題。
學生討論、觀察投影儀、照相機和放大鏡成像情況,做出猜想與假設。
學生閱讀、討論、作答,舉手發言。其他同學評估、改進實驗方法。明確實驗目的。
回顧凸透鏡焦距測量的方法,并讓兩位學生測出本節課凸透鏡的焦距.
分二人小組實驗,觀察記錄,思考猜想是否正確。
實驗、記錄、思考、作答。
討論思考得出凸透鏡所成像的大小、倒正與物距或與物距和像距的大小關系有關,進一步綜合、分析歸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