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運動和力
第十二章 運動和力
一、單元復習目的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速度的定義、速度的單位、公式及其意義。
(2) 能用速度公式簡單計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 知道如何用科學的語言描述物體的運動和靜止;了解參照物的概念及其選取的方法;知道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
(4)知道力和運動的關系。
(5)知道物體的慣性,能表述牛頓第一定律。
(6)通過構建知識框架和網絡,使學生牢記基礎知識,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探索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能懂得“改變”物體運動狀態與受到外力之間關系,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理性分析以及科學的推理從而獲得規律。讓學生感受“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使他們能建立如何進行科學實驗的基本思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讓學生接受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2)通過作力的圖示的訓練,培養認真、細致嚴謹的學習態度。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出發,探求科學真知,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科學質疑精神。
二、復習的重點和難點
學生在學習本章時,常常把牛頓第一定律這個定律和慣性這個概念搞混了。實際上這是由于我們在教授這些知識時,沒有認真加以區別所造成的。
慣性是物體的一種性質,是指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是物體運動的客觀規律,是說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如果一開始講授時就注意加以區別,就不在于造成學生在思維上的混淆不清了。
本章在前章所學力學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力和運動的初步知識。內容包括:牛頓第一定律,慣性,二力平衡,摩擦力。其中二力平衡的知識是本章的重點。
三、知識梳理
四、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復習內容及過程
1、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通常選擇參照物以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常選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在這種情況下參照物可以不提。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4)不能選擇所研究的對象本身作為參照物那樣研究對象總是靜止的。
例1、坐在向南行駛的列車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樹木向后退。若同時又看到汽車也在向后退,以地面為參照物,汽車的運動狀態可能是 、 、 。
例2、隨著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已成功實現兩次載入航天飛行。在火箭推動飛船上升階段,航天員是被固定在飛船座艙內的。在這一階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以飛船為參照物航天員是靜止的 b.以地面為參照物航天員是靜止的
c.以火箭為參照物航天員是運動的 d.以火箭為參照物飛船是運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