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能源與可持續發展比較與案例分析
第十六章能源與可持續發展比較與案例分析 一、知識點教學要求和內容標準的知識目標比較 知識點 教學大綱(試用)對知識的教學要求 教學大綱(修訂本)對知識的教學要求 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知識目標 原子和原子核 常識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組成 知道原子和原子核的組成 * 放射現象 常識性了解射線的應用、強射線對人體的危害的防護 了解核能的優點和可能帶來的問題。 * 核能 常識性了解裂變反應和核能發電的大致情況 能的轉化和守恒 知道各種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轉化,轉化過程中能量守恒 知道各種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轉化,轉化過程中能量守恒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舉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實例。有用能量轉化與守恒的觀點分析物理現象的意識。 通過能量的轉化和轉移,認識效率。初步了解在現實生活中能量的轉化與轉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 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常識性了解幾種主要能源、節能的重要性、能源的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 能通過具體事例,說出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關系。 能結合實例,說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點。 了解世界和我國的能源狀況。對于能源的開發利用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二、實驗、技能要求和內容標準科學探究的比較 教學大綱規定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 教學大綱對技能的教學要求 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的科學探究和實驗 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的技能目標 原子和原子核(掛圖) 射線(掛圖) 射線的防護(掛圖) 鏈式反應(掛圖) 核電站(掛圖) 熱電站(掛圖) 蓄能電站(掛圖) 太陽能電站(掛圖) 三、變化部分逐條分析 1、增加了“能舉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實例。有用能量轉化與守恒的觀點分析物理現象的意識”。 分析:教學大綱對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的教學要求是“知道各種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轉化,轉化過程中能量守恒”,可以看出教學目標主要是從知識的角度來提出的。由于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所以課程標準對這部分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卻增加了“能舉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實例。有用能量轉化與守恒的觀點分析物理現象的意識”。第一點要求屬于“了解”水平,要求學生能從宏觀的角度大致說明日常生活中有關能量守恒的實例即可。第二點要求屬于“理解”水平,目的是進一步發展學生用能量轉化與守恒的觀點分析物理現象的意識。增加的這兩點要求充分體現了sts的觀點和強調與其他學科相聯系的新課程理念。新教材在編寫這部分內容時,首先讓學生利用身邊的器材完成一組小實驗來討論自然界各種現象的內在聯系,體會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然后介紹能量守恒定律。同時專門安排了科學世界欄目:向地球要熱。讓學生了解地熱這種新能源以及人們如何利用地熱供暖、發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等。針對這部分內容的增加,新教材也增加了相應的創新性的練習和習題。如: 例1:釋放化學能的過程不斷地發生在你的體內。食物也是一種“燃料”,營養成分在人體細胞里與氧結合,提供細胞組織所需能量。這種過程沒有火焰,但化學能同樣可以轉變為內能,因此人的體溫保持在37℃左右。從能量守恒的角度說說,食物提供的化學能還轉變為哪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