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訴說》教學案例
東華初中王永老師:內容豐富,課堂容量大;設計新穎,過程流暢;課堂注重朗讀指導,能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
東華初中白偉老師:活動性強;學生參與意識強;突出語文作為“文”的特色;體現了合作、交流的要求。建議老師最好能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時間掌握有待改善。
東華初中謝霽華老師:注重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運用,整個活動語文味濃郁。但最后一個環節稍顯倉促。
東城初中楊穎峰老師:“雨的訴說”似乎訴說的成分不夠。寫雨的詩句能否換用更有代表性的詩句?
莞城英文實驗學校周清顯老師:研究課注意了語文的特點,但在教學中對雨的研究廣度不夠。
東城初中張莉老師:在根據其中一種雨聲描述下雨的情景這一環節花費的時間過多,使得課的結尾有點倉促。
【研討會教師評價小結】
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基本功、寫作訓練,點評到位,但在之前的環節朗讀美文后有所點評就更好。
2、主線明晰,誦、演、寫等形式通過一根主線穿起來。活動方式沒有脫離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目標非常明確。但在學生展示之后,是否應當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一下,盡量使內涵更深一點。
3、這節課的亮點是指導學生聽雨聲寫雨景,訓練學生想象、聯想好,但對學生的激情調控要加強。
4、真實性強,讓學生真的學到了東西。
5、語文味很濃,內容豐富,但知識寬度不夠,弱化了對雨的知識的了解,應壓縮前面的環節,強化對雨的知識的了解。除了要講求語文性,還應有科學性,能否多讓學生懂得一些有關雨的科學知識。
【學生談感想】
學生普遍覺得雨的使者表現出色。
陳超文:“淑冰給我一種‘臨危不亂’的感覺,她冷靜、平穩,而把著急都藏在心里,令我佩服。”
陳美君:“淑冰扮演雨的使者十分出色,說話親切大方,令課堂氣氛很活躍。”
葉秀云:“淑冰說話響亮、流暢、大膽,很有感情色彩。”
同時學生也很欣賞表演朗誦的同學。
陳佩珊:“麗媚朗讀出色,顯得活潑大方。”
王永茵:“肖紅朗讀《秋天的雨》時全情投入,仿佛真的把秋雨帶進了課室,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現在一見到她就會想起秋天的雨。”
陳少杰:“想不到平時說話極小聲而且沒什么感情的肖紅,在這次活動中居然把詩文朗誦得那么好。”
也有學生談了自己的收獲。
陳嘉威:“我本來是一個容易害羞的學生,從來不愛主動回答問題,但在這節課中,我最積極舉手回答,而且我還站到講臺上面對全班同學和那么多聽課的老師鎮定地介紹了我畫的雨景圖,這是我前所未有的大膽表現。這節課真的鍛煉了我的膽量。綜合性學習真的很有意義。”
陳美君:“昨天我們班上了一節公開課,題目為‘雨的訴說’。這節課的氣氛十分活躍,每個同學都十分積極,更有些同學表現得十分出色。首先,老師讓我們看了一段影片,這雖然是短短的一兩分鐘,但足以讓我思緒不斷,這思緒如白云,飄在我心靈的上空,讓我明白了‘春雨貴如油’的道理。接著,雨的使者滿懷喜悅出現在我們面前,以響亮清脆的聲音介紹了自己,帶領我們走進‘讀詩文品雨韻’的環節。古往今來,贊美雨的詩句數不勝數。雨的韻味與獨特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無盡的美。在朗讀《雨的四季》這一環節中,每位同學都表現得十分認真,讀書聲讓整個教室的人都陶醉了,瑯瑯的讀書聲成了美音樂,每一個字都成了跳躍的音符。然后我們跟隨老師進入‘聽雨聲寫雨景’的環節。我們傾聽了三種雨聲,每一種雨聲都散發著獨特的韻味。對我來說,感觸最多的是第一種,那情境,似乎打開窗,清新的泥土芳香夾著淅淅瀝瀝的雨聲飄然而入,呵,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說不出的愜意。接下來我們欣賞了一些同學畫的畫,真令人嘆為觀止。雨,那如牛毛,如花針的雨,都讓這些同學表現得淋漓盡致,在他們手里,雨似乎成了自然的精靈,惹人喜愛。課堂接近尾聲,雨的使者的使命也完成了,但他們帶給我們許許多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傾聽雨的聲音,似乎傾聽自然的旋律,那滋味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品味雨的韻味,讓我陶醉在自然的神妙中,陶醉在皈依自然的高雅中;欣賞雨景圖,讓我似乎置身于雨中,流連忘返。這一節公開課會讓我把處處雨景連綴成體驗生活的項鏈,成為使我不斷回味的珍貴的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