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學習要要點及練習
課件:
】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rm音頻課文朗讀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ppt課件1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flash課文朗讀
教案練習: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說課稿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說課稿(2)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學習要要點及練習
一、導入:
有人說,新世紀的第一年——2001年是“中國年”,申奧成功、加人wto、國足出線等等,喜事不斷
,中國人感到從未有過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國是怎樣的面貌呢?那時的中國人又是怎樣的
精神狀態呢?當時,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頑強的戰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著這一切,一次次振臂吶喊、一
次次沖鋒陷陣——他,就是魯迅先生。
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篇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看看我們能從中得到什么新的啟發,學
習怎樣的做人、作文的方法。
二、解題
本文是一篇駁論文。這種文體一般是先指出對方錯誤的實質,或直接批駁(駁論點),或間接批駁(駁
論據、駁論證);繼而,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加以論證。從廣義上來看,這又是一篇雜文,雜文
短小精悍、寫法靈活。魯迅的雜文有“投槍”“匕首”之喻,由此也可窺見魯迅雜文風格之一斑。
本文收入《且介亭雜文》,屬魯迅后期雜文。魯迅寫這篇文章之前的一個月,就發燒,“自覺肋痛”
,肺病已相當嚴重。文章寫完之后的兩個多月,寫了《病后雜談》,還致信楊霽云,自稱是在敵人和“戰
友”的夾攻下的“橫戰”。可是,健康的惡化和精神的壓力,并沒有影響他對世事的熱忱關注。
本文寫于“九一八”事變三周年之后。中國近代本來就國運積弱、屢遭欺侮,“九一八”事變又在許
多中國人心中投下失敗的陰影,國內悲觀論調一時甚囂塵上,當時資產階級報紙《大公報》發表社論,指
責中華民族失去了自信力,為國民黨反動政府推卸責任。然而魯迅卻憑著對社會現狀的洞悉,發出中國人
當自信自強的吶喊,指出中國有充滿自信力的人存在著,他們是中華民族的筋骨和脊梁,實在難能可貴。
課題《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聚焦當時社會的熱點問題,把要談的對象——“中國人”和事件—
—“失掉自信力了嗎”直接放在標題上,能引起讀者的思考和閱讀欲望。再則,它以這種問句的形式出現
,懸而不論,這是很巧妙的。若用陳述句或反問句,則太直白,沒有張力;而現在的標題既有對錯誤論調
的反詰,又有對己方觀點的自信,或也包含投向大眾的關切和詢問……而這幾方面內容又是交織在一起的
,這就使標題內涵非常豐富。魯迅向來擅長在標題上做足文章,這篇也是一樣。
三、研習課文
1、讀準下列加紅字的字音,并理解下列各字詞的含義。
搽 玄虛 省悟 自欺欺人
渺茫 脊梁 誆騙 懷古傷今
2、思考:
(1)對方的錯誤觀點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認為它是錯誤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觀點是什么?作者提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