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學習要要點及練習
味。
(2)揣摩下列加紅字詞的表達效果:
……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那簡直就是誣蔑。
明確:“總”寫出當時社會的黑暗程度,并間接謳歌“中國的脊梁”屢挫屢戰的精神。“簡直”表達
了作者的激憤之情。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學習要點〔二〕
關于駁論文:
駁論文,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發表議論,反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見解或主張,從而表明自
己正確的見解和主張。
駁論文大致分為兩個部分,即“駁”與“立”,在駁斥對方錯誤觀點的基礎上,建立起自己正確的觀
點。“駁”是“立”的前提,批駁對方的要點在于抓住“突破口”。尋找對方論點,論據或論證過程中的
薄弱環節,揭示謬誤,從而立論。“立”是“駁”水到渠成的結果,也是“駁”的必然要求,它也可以在
駁論的過程中漸漸形成,但是立論的觀點一定要鮮明。
駁論文批駁對方觀點的方式有三種:一是直接批駁對方的論點;二是通過批駁對方的論據來駁倒對方
的論點;三是通過批駁對方的論證來駁倒對方的論點。所有批駁的方式的最終目的都是駁倒對方的論點。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的作者,是同學們熟悉的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
。他的雜文、小說、散文、詩歌等都收在《魯迅全集》里,小說集有《吶喊》、《仿徨》等。
關于本文題目:
“九一八”以后,日寇加緊侵略我國,國土日益淪喪。國民黨反動政府于1934年派親日分子黃郛乞求
和平,遭到日本公使的拒絕。日軍深入華北,悲觀失望的氣氛籠罩著上層社會。當時資產階級報紙《大公
報》發表社論,指責中華民族失去了自信力,為國民黨反動政府推卸責任。針對這一觀點,魯迅先生特地
在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三省三周年以后的一星期,以此為題作文章,指出:有充滿自信力的人存在
,他們是中華民族的筋骨和脊梁。
學習駁論文,首先要學會識別謬論,能夠看出它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學習作者準確抓住批駁的“
突破口”的方法。另外還應明確,作者不論是駁論據還是駁論證,其目的都是要駁倒對方的論點。論據或
論證站不住腳,論點自然也就不成立了。
學習課文首先通讀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理清文章作者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一、字
1、讀準字的音
玄虛 渺茫 誆騙 慨嘆
誣蔑 脂粉 倘若 抹殺
2、給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仆┍________( ) 省┍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舍┍________( ) 為┍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3、區分形似字
┍梁________( ) ┍慨________( )
┕粱________( ) ┕概________( )
┍誆________( ) ┍抹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