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女兒的信》基礎知識及同步練習
【文本解讀】
一、謀篇立意
文章從表面上看是女兒提出了“什么叫愛情”這一問題后,父親沒有正面回答,而用祖母講過的一則優美童話,從人生的青年戀愛到中年的生兒育女、勤勉生活,到老年的忠貞生活、忠貞愛情回答了愛情問題。但文章的真正含義是在愛情問題上對十四歲女兒及廣大青少年提出的做人標準:要明智的生活,要善于生活,要熱愛珍惜愛情,并要忠貞不渝的呵護它。要做一個不僅懂得愛情,而且具有“明智”、具有“真誠品質”的人。
二、文章脈絡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對女兒提出愛情問題的思考。
第二部分(6-24),通過奶奶講述童話,回答了什么叫愛情。
這部分可分四層。
第一層(6),回憶我的童年,引出童話的來歷,說明奶奶是我的啟蒙老師。
第二層(7-13),上帝創造人,一年后的愛情(即年青對愛情的珍惜)。
第三層(14-19),上帝創造人五十年后的愛情(老年對愛情的忠誠)。
第四層(20-24),上帝創造人五十三年后的愛情回憶(即臨終前對愛情的美好回憶)。
第三部分,回答女兒什么是愛情。人類不僅延續自己的后代,還要懂得愛,只有把愛提到人性美的高度者一個真正的人。
三、寫作方法
1、本文采用了借代的手法,即借助上帝造人的童話代替大道理的講述。
如:作者要把“什么叫愛情”回答給女兒,而“愛情”是復雜抽象的事物,作者用上帝創造人的童話把這一理念簡單化。
童話是用豐富的想像和幻想及夸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它能使語言更豐富,表達的事物更清晰、具體、鮮明形象。
2、根據文章內容,合理安排結構,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如:“你提出的問題使我忐忑不安”。
今天你已經十四歲了,已經邁進開始成為一個少女的年齡時期。你問我說:“父親,什么叫愛情?”
文段①是事情的結果,文段②是事情的原因。按正常的邏輯思維是先寫原因后寫結果。而這里把兩者倒置起來。開篇除了寫信格式的規范外,重要的是設置了懸念,“你提出的問題,使我忐忑不安”。問題到底是什么?吸引讀者不得不看下去。這樣寫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文章的結構安排也緊湊。因此,采用什么方法,利用什么手段來增加文章的吸引力,這是我們在寫文章前需要認真考慮的。
四、問題探究
1、本文作者在課文中用童話的形式形象地闡述了愛情的含義。為什么在結尾處還把人類愛情提高到人性美的高度去認識?
在世上各種有生命的東西生活、繁殖、成千上萬地延續有生命的后代,只有人才懂得愛。因為只有人有思想、有覺悟、有感情。在對待愛情問題上,有人把愛情作為感情的紐帶,珍惜愛情、呵護愛情。有些人卻對愛情不忠,表現為沒有人性,甚至人性惡。
作者把人的愛情提高到人性美的高度去認識是有道理的,人類要不斷進展,人類文明起關鍵作用。
結論:人類的愛情應該提到人性美的高度去認識。
2、句段理解:
⑴中心句:“愛情將成為賦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類世代相傳的紐帶”。
這句話的含義是愛情賦予了生命;也可以說,人要相愛,人相愛的結晶產生了下一代,沒有愛情就沒有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愛情是永不衰退的:人從相愛開始,彼此就有了特有的神圣感情,一生忠貞不渝,晚年對愛情美好回憶,這就是愛情在人生中的永不衰退;愛情產生下一代,下一代同樣有愛情,又同樣會有下一代……這又是愛情在世代相傳中的永不衰退,因此說,這是一種紐帶。上帝只創造了人,沒有賦予人愛情。上帝想阻礙人的愛情,觀察了人的一生,絲毫沒能阻止得了。并且人類又代代相傳。這是中心語的語境。在這樣的語境中,愛情是人類永恒的美與力量,愛情比上帝的權威大。本句在結構上是對中心部分“什么叫愛情”的總結。這對童話本身的意義和文章的主題是點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