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基礎知識及同步練習
2.深刻的主題,簡潔精煉的語言。
解及剖析:這十則都是孔子與其弟子講學,從容答對的記錄,所答只表見解、不述論據,又少闡釋,因而言簡意深,皆是充滿睿智的經驗和真知灼見,是儒家的修身之言,闡明了做人的道理。
四、參考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謀劃不誠心誠意嗎?與朋友交往不誠實嗎?傳授的知識不去復習嗎?”
孔子說:“看見德行優秀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優秀的人也要(對照著)檢查自己。”
子貢問:“有一句話可以作為終身遵守的準則嗎?”孔子說:“是寬容啊!自己不想隨的,不要施加在別人的身上。”
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以沒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意志,承擔的責任重大,艱難的道路還很長。”
孔子說:“富裕和做官是人們追求的,不講仁義之道去得到它,就不應該占有。貧窮和低*是人們厭惡的,講仁義之道反受窮而卑微,也不應離開它。”
子貢問怎樣才能做個君子。孔子說:“對于你要說的話,先行動,再說出來。”
孔子說:“君子應該成就別人的美德,不應該促成別人的惡行。小人與此相反。”
孔子說:“做官如果能夠通過修養仁德而獲得,即使是低微的官職,我也盡力而為。如果不能獲得,我就從事愛好的事業。”
孔子在齊地聽了《韶》,三個月吃肉都吃不出肉味,感嘆道:“不料想音樂的創作竟然達到如此高的境界。”
(曾點)說:“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經做好(穿上),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在沂水游泳,在舞雩臺上吹風,(然后)唱著歌回家。”孔子嘆了口氣說:“我贊賞曾點說的啊!”
【練習解答】
一、課文主要涉及了三個方面的人生道理:一是講做人的道德修養,要多“自省”,講恕道。二是講人要有追求、有抱負,對財富要取之有道,要重實踐,能成人之美,三是講人要有藝術修養,要親近自然,鍛煉身體。
二、1.忠:誠心誠意。信:誠實。2.省:反省檢查。3.惡:厭惡,討厭4、圖:料想。5、與:贊賞。
三、成語有:見賢思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遠;成人之美。造句略。
四、略
【類文品析】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1、給下列字注音:
簞( ) 堪( )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誨女知之乎(誨: )
⑵是知也(是: )
⑶人不堪其憂(堪: )
3、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⑴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⑵回也不改其樂。
⑶匹夫不可奪志也。
4、孔子要學生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對待學習,他說: 。
5、從《論語》中,選取你最喜愛的一則,談談你的理解或感受。
(參考答案:1、略 2、⑴教導⑵這樣⑶忍受 3、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⑵顏回也不改變他的樂趣。⑶平民百姓的志向是不可以奪去的。 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略)
【同步訓練】
一、基礎訓練
1、《論語》是先秦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散文著作,主要記錄 ,它是 家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與 、 、 共稱“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