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全程導學
就認為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 說的就是我啊。我曾經聽說過,
莫己若: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謂我也”,意即“說的就是我”。 聞;學識。
少仲尼之聞(15) 而輕伯夷之義(16)者,始吾弗信;
有小看仲尼的學識、輕視伯夷的義的人, 開始我還不相信;
少:小看。 輕;輕視。 伯夷;商朝末年諸侯孤竹君的長子。他認為武王伐紂不義,商朝滅亡后,以不食周粟表明自己的義,餓死在首陽山上。
今我睹子之難窮也(17), 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現在我親眼看見您的廣闊無邊,我要不是來到你的門前,就危險了,
窮:盡。 殆:危險。 非……則……:要不是……就……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18)。”
我將長久地被大方之家恥笑。
見……于:表示被動的固定結構。 大方之家;修養很高,明白事理的人。
點評:本文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學問是無止境的,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出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課后理解】
在《非攻》(節選)和《秋水》(節選)中任選一篇,參考教科書給文言文加注的方法,借助工具書,為標號的內容加上恰當的注釋。
(2)【時至 】 按照時令
(3)【百川灌河】 許多小河流的水都注入到黃河里
(4)【涇流】 直流的水波
(5)【兩涘渚涯之間,不辯牛馬】兩岸和沙洲之間,都分不清是牛是馬
(6)【河伯】 傳說中的黃河之神
(7)【盡在己】 全在自己這里
(8)【北海】 (河東端)北方的大海
(9)【東面】 臉朝東
(10)【旋其面目】 轉過臉來
(11)【望洋向若】 對著海神若
(12)【野語】 俗語
(13)【聞道百】 聽到很多道理
(14)【莫己若】 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
(15)【少仲尼之聞】 小看仲尼的學識
(16)【輕伯夷之義】 輕視伯夷的義
(17)【今我睹子之難窮也】現在我親眼看見您的廣闊
(18)【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我將長久地被大方之家恥笑
【知識盤點】
1、通假字
①涇流之大 “涇”同“徑”,直。
②不辯牛馬 “辯”同 “辨”,辨識。
2、詞類活用
①且夫我嘗少仲尼之賢 “少”,形容詞用作動詞,小看。
②而輕伯夷之義 “輕”,形容詞用作動詞,輕視
③秋水時至 “時”,名詞用作狀語,按時令
④順流而東行 “東”,名詞用作狀語,向東
⑤東面而對 “面”,名詞用作動詞,面對
3、特殊句式
①以為莫己若 賓語前置,應為“若己”,意為“比得上自己”。
②我之謂也 賓語前置,應為“謂我”,意為“說的是我”。
③聞道百 定語后置,應為“百道”,意為“很多的道理”。
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見……于……”,表示被動的固定結構。
⑤我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非,則……”,固定結構,可翻為“不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