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課堂教學實錄
第四套人民幣的設計,從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到1985年定案,歷時18年。在“文革”期間,先后三次上報方案,1977年重新設計,1987年4月27日起陸續發行,共有9種面額、17種版別。1992年6月10日起發行1元、5角、1角3種硬幣,材質分別為鋼鋅鍍鎳、銅鋅合金、鋁鎂合金。
第五套人民幣于1999年10月1日起發行,至2002年底,紙幣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和硬幣1角、1元、5角已經陸續問世。
中國貨幣的歷史,是與中國色社會變化和經濟實力的變化緊密聯系的。有人說只要看看一個國家的一元硬幣有多沉,就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現在,偶爾掉落到地上的一元硬幣發出清脆的響聲,是不是也會使我們感到一絲自豪呢?
主持人:不知道大家聽了有什么感覺,我就覺得聽了之后真的學到了很多知識。在座的每一位家里都是誰當家?我想應該是各位的父母吧。我聽說也有同學有自己當家的經歷,下面請崔晨同學給我們談一下她當家的感受。
崔晨:
我想每位同學都有過自己主持家道的想法,然后當上自己的管家。殊不知此業之難,任務之艱巨。莫說持久當下去,就連那短短的一星期,我都持撐不住了。
每天早晨要用8元錢買早點,中午媽媽用15元左右做一頓營養搭配合理的豐盛午餐,單單是飯費就要好多元,再加上爸爸買煙買茶要用錢,化妝品也到了不得不買的時候,當然另有自己的文具、書刊雜志。錢是在我這層層把關,可依然有缺漏,而且還有約80元白白花掉,卻不知用在何處!
但我仍驚喜地發現,有控制的,竟然也比上個月少用了60元左右,雖然錢不是很多,但月月累計起來也還是個很可觀的數目呢!
主持人:我也有一次當家的經歷,那次經歷讓我體會到了當家的不易,父母賺錢的不易,也讓我學會了節省與珍惜。有些調查顯示,在有些地方中學生已經成為消費領域的強勢群體,我和一些同學就這個問題展開了一次調查,下面由沙晨龍同學談一下他在這次活動中的一些感想。
沙晨龍:
通過這次調查,我對中學生的消費情況有了一次思考,我總共調查了4名同學,但這4名同學的消費情況最高達1400元,最低在550元左右,我感到很吃驚,同是身在一個班的同學,在金錢的花費上竟有如此大的差距,有得人飯卡上存1000元,而由的同學只存了50元,這僅僅是在飯卡上的錢,其他方面差距可能會更大。
在這次活動中,我了解到了同學是如何大手大腳的花錢,沒有節制,從此以后我要向那些節省的同學學習,不亂花錢,也希望同學們也可以和我一樣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學生。
===============================================================
主持人:作為第四小組的組長,我要對這次的調查作一個總結,首先我要感謝我的組員,董繼龍、袁世博、沙晨龍、郭仙國、隋曉偉、王藝博,沒有他們的幫助我無法寫出這個報告,我同時也要感謝在座的每一位同學的支持,我才能完成這次調查。接下來,我要開始我的調查報告了。
劉魏:
中學生雖然還屬于無收入階層,但據調查表明,在有的地方已經成為消費領域的強勢群體。而作為中學生的我,對于這個問題很感興趣,于是我和我的同學對這個問題展開了一次調查。
我們這次的調查對象就是我們不本班同學,我們分別從5個方面來調查,分別是同學飯卡上存的錢、去超市的錢、周末的錢、總計以及其它開銷來源,從所調查的數據來看,基本上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其它開銷由家長支付,另一部分是包括在總計開銷里。而在這里也分了三個階段,第1階段是月消費在500元以下,第2階段是在500元~1000元之間,第3個階段在1000元以上,數據顯示,第2、3階段的人數居多,在表中,最高達2500,最低為350元,兩者相差了1700元,都是坐在同一間教室的同學,為什么在金錢的使用上竟有如此大的差距呢?在座的每一位同學的家境都很好,所以那些揮金如土的同學不感到慚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