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這土地》教案 多篇
自由讀兩至三遍——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比較這兩首詩在內容和感情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1、內容上:相同點都是寫的中國的土地。
不同點:《我愛這土地》主要是寫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社會現狀;而《中國的土地》主要是寫改革開放以后的新時代中國欣欣向榮的景象。
2、感情上:相同點都是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不同點:《我愛這土地》中除了表達愛國之情外,還表達了對侵略者的痛恨、對革命者的贊揚等情感。《中國的土地》中更側重于對祖國和人民的贊美。
六 作業:
古往今來表達愛國之情的詩歌有很多,請同學們從七至九年級的古詩詞中找出表達愛國之情的詩句,標出作者和出處,寫在積累本上。 《我愛這土地》教學設計
一、設計說明
這是一首蘊含著深沉而真摯的愛國之情的好詩,也是學生進入初中后所學的第一首現代詩,教學的成敗直接關系到后面幾首詩的學習。因此,教學應根據文體特點,通過誦讀法、探究欣賞法、比較閱讀法 ,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節奏美,認真體味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探究詩歌形象的象征含義及詩歌的主題,在比較中掌握學習詩歌的門徑。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感受本詩的節奏,理解體味本詩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蘊。
2.把握詩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感受詩歌的音韻美與節奏美,通過小組品讀欣賞詩歌的意境美,通過討論析讀理解詩歌的表現方法和真摯深沉的情感。
2.通過自主輻射閱讀《假使我們不去打仗》、《給戰斗者》,進一步理解、感悟詩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存亡的關頭,為祖國獻身的思想和對祖國的無限摯
愛之情。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三、教學步驟:
(一)導入:
土地,萬物生靈的根基。曾有人掠奪它而百般蹂躪,曾有人捍衛它而披肝瀝膽。在它的脊梁上演繹著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膚上烙印著多少眷戀情結。誰不鐘愛自己的土地,誰不愛戀大地母親,讓我們深情吟唱艾青詩人的《我愛這土地》,一起去感受詩人澎湃著的激情。(板書:我愛這土地)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第一步:聽錄音范讀;用符號劃分詩歌的停頓和重讀的字詞
第二步:學生自由朗讀
第三步;指名學生朗讀
第四步:全班同學集體朗讀
(四)研讀詩歌,理解主旨:
1、學生在熟讀詩歌的基礎上,找出揭示全詩主旨的詩句,并談談理由。
2、詩中是通過什么形象來表達出這樣的愛國激情的?請你把相關詩句找出來,并談談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