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浩瀚的海洋》教案1
一、設計說明 本文是對人生理想進行深刻思考的文章。通過對七種人的生存狀
態的否定,表達了作者對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教學中,可通過朗讀、研討、合作完成教學任務。
二、作者簡介
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散文家,畫家。紀伯倫青年時代以創作小說為主,定居美國后逐漸轉為以寫散文詩為主。他的小說幾乎都用阿拉伯文寫成,有短篇小說集《草原新娘》、《叛逆的靈魂》和長篇小說《折斷的翅膀》等。用阿拉伯文發表的有散文《音樂短章》,散文詩集《淚與笑》、《暴風雨》,詩集《行列圣歌》,以及《珍聞與趣談》、《與靈魂私語》等 。用英文發表的有散文集《瘋人》,散文詩集《先驅者》、《先知》、《沙與沫》、《人之子耶穌》、《先知園》、《流浪者》以及詩劇《大地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紀伯倫是阿拉伯近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使用散文詩體裁的作家,《先知》為其代表作。
紀伯倫的作品多以“愛”和“美”為主題。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學影響較大,作品常流露憤世嫉俗的態度或表現某種神秘力量。為發展阿拉伯新文學作出過重大貢獻。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多種文字,最早的中文版是冰心譯的《先知》。他在逝世50周年和誕辰100周年作為世界文化名人被紀念。
三、題目解說:看一看
“更浩瀚的海洋”中的“更”是程度副詞,用其修飾“浩瀚”,說明還有比這更遼闊的大海。本文是一篇寓言式散文,通過對七種人生存狀態的否定,表達了一種對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四、整體感知:讀一讀
1、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記述了一個怎樣的寓言故事?
“我和我的心”為尋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分別離開了七種不同生存狀態的人。
2、“我和我的心”遇到了七種人,這些人有怎樣的表現?具有什么樣的象征意義呢?
坐在一塊灰色的巖石上,把鹽撒向大海——悲觀厭世者
坐在白色巖石上,手捧珠寶匣往海里扔糖——輕浮的樂天派
撿死魚放回大!搨蔚拇壬萍
沙灘上一遍遍重畫自己的想象——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撇去泡沫倒進瑪瑙缸——追求虛無的空想家
背對大海傾聽貝殼的輕微聲響——不懂價值、自以為是的庸人
把頭埋進沙子中——拒絕痛苦而逃離生活的懦夫
3、“我和我的心”對這些人懷著怎樣的態度和情感?
通過“不配 離開 無法沐浴 要小心 遠遠的 不宜 最糟糕”這些詞語的分析,“我和我的心”對這些人的感情是鄙棄和否定
4、“我和我的心”作出了怎樣的選擇?
離開這浩瀚的大海,去尋找更浩瀚的海洋。
五、各抒己見:說一說
分析下面句子的含義。
1、“我的心對我說……”
明確:本句在文中反復出現七次,作者在描述每一種人后,都用“我”和“我的心”的對話,對那種人進行否定,并以“不配看見我的身體”為理由,繼續理想之所的追求。
2、“昨天,多么遠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要用水洗去大地沾在我們身上的灰塵和污垢!
明確:因為昨天已離去,再也不會回頭,所以說“多么遠”;而“昨天”是剛剛才過去的,又是“多么近”,這里慨嘆時光流逝的意味。“洗去身上的灰塵和污垢”,實際上是洗去靈魂的灰塵和污垢。(也表現出寓言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