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浩瀚的海洋》
ⅰ.課外古詩背誦【原文】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賞析】 哪里是我的家,迢迢千里路,望不到盡頭。思鄉的淚,沾濕了我的雙袖,模糊了我的面容。騎在馬上,我與你匆匆相逢,請你轉告我的家人,我依然平安無恙。本詩以自然質樸的話語,寫出了作者的雄心與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不假雕琢信口而成,又自然真摯。
ⅱ.課前準備
一、生字識記
瀚(hàn):廣大。如:浩瀚。
裸(luǒ):露出,沒有遮蓋。如:裸視。
鑲(xiāng):把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或圍在另一物體的邊緣。如:鑲牙。
憫(mǐn):1.憐憫。如:其情可憫。本文可取此義。2.憂愁。如:憫然涕下。
謐(mì):安寧,平靜。如:靜謐。
撇(piē):1.棄置不顧,拋棄。如:撇開。2.從液體表面上輕輕地舀。如:撇去。本文取此義。
萋(qī):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袒(tǎn):1.脫去或敞開上衣,露出(身體的一部分)。如:袒胸。本文取此義。2.袒護。
虔(qián):恭敬。如:虔心。
二、詞語識記
浩瀚:形容水勢盛大。
憐憫:對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頂禮膜拜:表示極度崇拜。膜拜:合掌加額,伏地跪拜。
苦行僧:用苦行的手段修行的宗教徒。
安謐:安寧,安靜。
虔誠:恭敬而有誠意。
心扉:人的內心。
三、預習效果反饋
1.作者寫的七種人,代表了哪幾種人?
2.作者為什么要離開浩瀚的大海?
3.本文的體裁是什么?用了何種表現手法?
ⅲ.課堂跟講
一、背記知識隨堂筆記
1.讓我們離開這片海岸吧,這里沒有一塊 的地方可讓我們 。我絕不愿意在這樣的風里 我金色的發辮,在這樣的空間 我 的胸脯,脫下的衣裳, 地站在這樣的光線下。
2.紀伯倫, (國)詩人、 作家、畫家,是 近代文學史上第一個用散文詩體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詩集 、 、 ,以及小說 、 等。
二、整體把握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撒鹽→悲觀者
扔糖→輕浮的樂天派
檢死魚→虛偽的慈善家
勾畫者→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撇泡沫者→空想家
聽貝殼者→庸人
頭埋沙子者→懦夫
(所見)→人生角色(否定)→(逃離)
(二)段落層次
1.第1、2段:開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