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教學設計
“二世殺了扶蘇”,“之”不等于“扶蘇”。
提問:“楚人憐之”,“卜之鬼乎”,“殺之以應陳涉”,這三個語句中的“之”的解釋與上舉1-4例中哪一個相同?(答案:4)
這里的練習,作用是:(1)統觀全文,前后對照,易于分辨。(2)全面掌握,突出個別,有助鞏固。作練習時,不僅答案由學生說,舉例語句的解釋,也可鼓勵學生說。應注意的是,把字放在句中、文中,避免多講古漢語語法的傾向。虛詞“乃”也可用同樣方法。
乃
1.乃入據陳:才進入(占有)了陳縣
2.乃行卜:于是去問卜
3.乃公子扶蘇:是公子扶蘇
4 .(家祭毋忘告)乃翁:你的父親
列出“乃謀曰”、“乃詐稱公子扶蘇”、“乃令符離人慕嬰”,“乃”字義與上例中“2”同。
除以上的“之”、“乃”之外,理解文中的“數”也可用這個方式來達到鞏固的目的。比較了“數有功”、“數萬人”音義的不同,就可找到“以效諫故”、“數言欲亡”的“數”與“數有功”的“數”同一音義。
三、再次導向課文,教讀。
提示:原文不分段,現在,編入課本,分了段,對閱讀理解有幫助。要求:提攝出每段主要內容。默讀,速度可較快,發言,明確本文層次:1.用內心動態、對話、動作寫出陳涉情態,表現傳主陳涉的大志。(說明;本篇不是合傳,傳主只是陳涉一人,因吳廣與陳涉起義和后來行事的關系密切,所以也在開頭敘及里籍)2.以對話為主,詳寫起義前的準備,包括所處環境、分析形勢、共同謀劃、制造輿論等。3.用對話和敘述的方法,寫起義的經過和起義后的大好形勢。敘事真切、生動,有條理,是《史記》的特色,所以,人們不僅把它視為不朽的歷史著作,而且評價它是有高度文學價值的作品。
分散快速默讀,體會層次和敘事生動性,并注意字音。讀后指出:借,是藉(藉,文言文中通用)的簡化字,常解釋為“假使”,讀 ,不讀 ji。但書籍的“籍”不簡化,讀ji。酂,讀zan。度已失期的“度”,讀uuo。適,是“謫”的通假字,讀z e,在文中與“適”無關。適有兩音:讀 kuo,常作人名;現又作“適”的簡化字,應讀 sh 。“適”不能代替“謫”的通假字而該成zh 。
四、討論(此內容適用于水平較高的班)。
文中“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據中華版二十四史是這樣斷句的:“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比較一下,哪一種斷句文意更明確?思考、議論、發言、結論:后者較好。據歷史,秦興德役,發民滴戍,民不堪命,電大澤鄉的九百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把“九百人”三字連下讀較能明確當時史實。如果“九百人”三字屬上,可以理解為當時只征發九百人到漁陽去而已。由此可見,讀古籍斷句,要反復思考斟酌,要結合歷史事實。這是閱讀中應當懂得的門徑。
五、布置作業
參考課文后第四題,試作填充,并準備講述課文主要內容。講時要注意“序”,即弄清課文段落和段落內部各層次,以體現作者安排材料的恰當。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一、鍛煉口述能力。
二、理解選材詳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