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學習緊扣線索、集中敘事的記敘方式和在事件中刻畫人物的方法。
2、通過學習,進一步學會借助工具書和注解閱讀文言文,積累文言字詞和經典名句,增強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學會客觀地看待歷史,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并有自己的思考與感悟。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緊扣線索集中敘事的方法,在閱讀中鞏固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增強語感,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正確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把握人物形象,了解陳涉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流程】第一課時
一、掌握材料,初步感知
1、同學們查找了一些資料,對司馬遷的《史記》有了一定的了解,請大家交流一下。
同學們有的會介紹司馬遷的生平,有的會介紹《史記》的特點──紀傳體,有的會介紹《史記》的體例:本紀、世家、列傳、書、表;有的還會介紹《史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語)等等。
2、老師介紹“世家”中的特例:《史記》中有三十篇“世家”,多記載王侯之事。王侯是一個地區的實際統治者,世代保有其國,對全國政局有一定的影響,故其傳記稱“世家”。陳涉是一個特例,他出身低微,起義后雖自立為王,但為時僅六個月。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為在秦王朝的嚴密統治下首先發難,的確是非常之功。這種不尋常的做法,更足以說明司馬遷所看重的是功業,而不以成敗論英雄。
(課文雖然較長,但要長文短教,盡量不要陷于繁瑣的分析。重點要使學生較好地理解這次起義的原因、輿論準備的情況和起義發動的經過。)
3、請同學簡要講述陳勝吳廣起義的經過。
教師提示:陳涉,就是陳勝。關于我國古代陳勝、吳廣提竿而起,反抗秦王暴政的史實大家一定有所了解,請同學們簡介。
4、簡評同學發言,導入課文。
陳勝吳廣起義是在怎樣的背景和環境下發起的呢?這翻天覆地的壯舉是一時心血來潮嗎?陳勝憑借什么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袖呢?那么,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司馬遷的講述,重新回到那風起云涌的歷史畫卷中吧!
5、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圈點勾畫,初步感知。
二、合作交流,疏通文章
1、同學們再讀課文,把讀不順的句子勾畫下來,進行交流,共同解答。
文中的一些長句,如: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
在師生的相互交流中,引導學生根據詞句的意義來把握朗讀的節奏,這也是學習文言文的竅門之一。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內朗讀,其他同學審聽,看有沒有斷句不準確的地方,以達到讀通讀順的目的。
2、理解詞句:
采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借助注解和工具書,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鼓勵大家先個人思考,小組討論交流,集思廣益,解決問題。實在解決不了的疑惑,全班一起攻關。
老師可以提示同學們注意一些字詞,如:
⑴通假字:
“唱”通“倡”
“被”通“披”
⑵多音多義字:
以數(shuò)諫故
卒數(shù)萬人
大楚興,陳勝王(wànɡ)
又間(jiàn)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⑶古今異義字:
今亡亦死
古:逃跑。
今:死亡。
等死,死國可乎?
古:同樣。
今:相等。等等。
⑷常用文言虛詞:
之、以、其、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