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教學設計
五、現代、當代
建國前《史記》研究收獲頗豐,名人迭出。魯迅、郭沫若等大家的評論驚世駭俗;建國后《史記》研究高潮迭起,人才濟濟,擇其要者,介紹如下: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魯迅一生酷愛《史記》,在《漢文學史納要》一書中有專篇介紹司馬遷。魯迅認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彼抉R遷寫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發于情,肆于心而為文”,因而《史記》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的評價成為《史記》評論中的不朽名言。
毛澤東(1893~1976),湖南湘潭韶山沖人,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共產黨、中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他在《為人民服務》文中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泵珴蓶|對司馬遷很佩服,認為“司馬遷覽瀟湘,泛西湖,歷昆侖,周覽名山大川,而其襟懷乃益廣”。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中國現代杰出的史學家、文學家、社會活動家。郭沫若特別贊賞司馬遷的文學才華。他說:“司馬遷這位史學大師實在值得我們夸耀,他的一部《史記》不啻是我們中國的一部古代的史詩,或者說它是一部歷史小說集也可以!1958年郭沫若在為司馬祠題寫的碑文中對司馬遷有“文章曠代雄”、“功業追尼父”的贊語。由此可見,郭沫若認為《史記》的文學成就是極高的。
翦伯贊(1898~1968),湖南桃園人,近代史學家。他認為司馬遷是中國歷史學的開山祖師,《史記》是一部以社會為中心的歷史。他說:“中國的歷史學之成為一種獨立的學問,是從西漢起,這種學問之開山祖師是大史學家司馬遷!妒酚洝肥侵袊鴼v史學出發點上一座不朽的紀念碑。”他還說:“《史記》雖系紀傳體,卻是一部以社會為中心的歷史!彼抉R遷“幾乎注意到歷史上社會之每一個階層,每一個角落,每一方面的動態,而皆予以具體生動的描寫。所以我以為,《史記》是中國第一部大規模的社會史”。
鄭振鐸(1898~1958),現代作家、文學史家,福建長樂人。鄭振鋒認為:自司馬遷以來,便視歷史為時代的百科全書,所以司馬遷取的材料,范圍極廣,自政治以至經濟,自戰爭以至學術,無不包括在內,其所網絡的范圍是極其廣大的。所謂“文學史”也常常被網絡在這個無所不包的“時代的百科全書”之中。
杜鵬程(1924~1991),陜西省韓城市蘇村人。當代著名作家,原陜西作家協會副主席。他在《韓城市志》序中說:“韓城素稱文史之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司馬遷的故里,一向文化較為發達!瓪v朝各代,名人輩出,其中以西漢時期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最為著名,其宏偉巨著《史記》聞名中外,影響深遠。”
師哲(1905~1998),陜西省韓城市井溢村人。著名翻譯家,原任毛澤東俄文翻譯、顧問,中央編譯局局長。他說:“1940年3月,我從蘇聯回到延安后的第二天,周恩來領我去見毛主席,他同我親切握手之后,問我是哪里人,我回答韓城人。司馬遷是同鄉!睂Υ宋沂煮@詫,我想,毛主席說:“喔,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你和司馬遷是同鄉。”對此我驚詫,我想,毛主席領導全國人民抗日,領導全國人民翻身鬧革命,晝夜操勞,日理萬機,還不忘讀《史記》,而且還能準確記住它的作者的籍貫,真了不起!薄八抉R遷剛直不阿,秉筆直書,所以封建統治階級不喜歡他,F在是人民的天下,是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我們應該大張旗鼓地、理直氣壯地宣傳其人其書其精神,還歷史以本來面目,給司馬遷以應有的歷史地位。像他這樣對人類歷史文化有貢獻的,舉世公認的人,歷史文化名人,全國有幾人?我們應該好好地讀其書,學其人,弘揚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