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第一∽五課時——整合單元,進行專題化教學
第五單元 第一∽五課時——整合單元,進行專題化教學[第一課時]
快速閱讀,簡介課文
說明:本單元約1.4萬字,因為是古代白話小說,文字上的障礙比第三單元多,所以快速閱讀時間為30—35分鐘。其他環節與第三單元的相同。在簡介課文內容時,分兩步走:一是用最簡潔的次要詞句概括內容。如《范進中舉》的故事情節可概括為:范進遭罵——借錢趕考——賣雞填饑——喜極而瘋——被打而醒——眾人賀喜。二是圍繞感興趣的人物,簡要復述故事。
[第二課時]
分工合作,精讀課文。
第1環節——專題閱讀(側重于內容理解)
探究的專題:為某一篇小說的主人公的結局進行歸因分析。
[學生的行為]
1.自選其中最適合自己分析的一篇小說,多角度地對主人公的結局進行歸因分析。要求做好書間筆記(圈點勾畫與批注等)(約30分鐘)。
2.同話題的同學合并成1-2組,進行交流,修改筆記,并推薦發言人(10-15分鐘)。
3.課外作業:發言人整理筆記,充分做好發言準備。其他學生仔細地看完其他三篇小說。
[教師的行為]
1. 給予必要的資料、指導與協調
例:
(1)學習目標:從歸因分析中,進一步了解故事情節,認識人物的命運變化及其原因,了解社會背景,體會人物的性格。
(2)探究話題參考:
①吳用能智取生辰綱的原因。
②楊志終失生辰綱的原因。
③楊修之死及其原因。
④范進之瘋及其原因。
⑤胡屠戶之“變”及其原因。
⑤香菱學詩基本獲得成功的原因。
⑥其他
(3)巡視,督促學生及時完成書間筆記,并及時給學生以幫助。
(4)參與小組活動,答疑解難,幫助修改。
(5)安排好沒有小組選擇的小說。
2.了解各小組準備的結果。
3.課后與發言人交流,并提出整理與修改的建議。
[第三課時]
匯報交流
1.匯報與交流(約40分鐘,每個話題5-10分鐘)。
發言人匯報,其余學生聽講或補充或糾正。
(參見附錄3:學生匯報材料之二《從香菱的三首詩看她的成功要訣》)
2.教師總結(約5分鐘)。對學生的匯報作客觀的評價,并點撥幾個疑難,強調語言表達方面的一些規范。
3.布置作業:
再閱讀課文,把疑難問題和疑義寫在自己的閱讀筆記本上。
[第四、五課時]
反思性閱讀或延伸閱讀。
1.提出與討論疑難問題(約20分鐘)
例:(1)《范進中舉》是喜劇,還是悲劇?
(2)“五千錢”和“六兩多銀子”哪個多?多多少?
2.對某小說的疑義(0—5分鐘)
3.對課文的延伸——比較閱讀(側重于語言、人物塑造等特點的體會)
該單元的小說,已改編成電影電視,合理利用這些影像資料,使小說閱讀教學與電影電視的欣賞結合起來,將語言藝術與視覺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結合的原則是:解讀文本是關鍵,影視只作閱讀的輔助遷移和深化。
比較的角度與方法:
1.先解讀文本,再欣賞電影電視,以此作為一種欣賞的延伸,加深對小說的理解。如引導學生閱讀欣賞了小說《智取生辰綱》后,再看電視《水滸》選段,讓學生將楊志、林沖、魯智深三個形象進行比較,從中看出三個人物的遭遇、思想意識和階段出身上的不同,造成了他們性格上的差異,看出作者在塑造人物時的特點。
2.將小說的原作與改編進行比較欣賞,可培養鑒別能力。如欣賞《智取生辰綱》這一課時,學生能了解到中國章回小說的特點,語言文白交錯,又有說書特點;從吳用七位好漢最終是怎樣把蒙汗藥放在酒桶的過程,讓學生了解到中國古典小說靠情節取勝的特點。這種特殊的美感僅看電影是體會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