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手》課堂教學實錄
生9:來襯托張迎善的手。
師:說得很好!作者說張迎善的手“是天下第一奇手”,那么這雙手到底奇在哪里?(學生一邊概括,教師一邊板書。)
生10:它粗糙得出奇。
生11:它硬得出奇。
生12:它苦得出奇。
師:什么叫“苦得出奇”?
生12:你看,這雙手呈木色,紋絡是黑土色,老繭布滿每個角落,沒有指甲,手指各個關節都纏著線,線也染成了泥色……說明這雙手整天栽樹,整天在勞作,這雙手勞作得太苦了。
師:說得好,概括得妙!
生13:還有大得出奇。
師:這雙手有多大?
生齊: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
師:同學們畫畫這雙手,再和自己的手比比看!(學生畫手,再把自己的手放上去比,一個個驚嘆起來,笑了)大不大?
生齊:大——
師:還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學生沉默,思考)這雙手栽了多少樹?(生14讀十九小節的有關內容)這一點我們可以概括為什么“奇”?
生15:栽樹奇。
生16:作用奇。
生17:貢獻奇。
師:都可以。我們就用“貢獻奇”吧。
師:貢獻大是不是作者直接說出來的?(學生搖頭。)那是怎么表現出來的?
生18:是通過林業局工會一位負責同志的介紹表現出來的。
師:這叫從什么角度來表現?
生齊:側面表現。
師:從張迎善的這雙“天下第一奇手”,我們可以看出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生19:他熱愛植樹,工作認真負責。
生20:他意志堅定,不怕困難。
生21:他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課文正是通過張迎善的這雙奇手,贊揚了他不怕困難、無私奉獻的品質,謳歌了他熱愛本職工作、為綠化事業作貢獻的偉大精神。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敬仰和學習的!課后,請同學們運用學到的寫手的方法,仔細觀察一個人的手,然后把它寫出來,關鍵是要寫出這雙手的特點。——當然,觀察不僅只是看,你看作者除了看,還有哪些方法?
生(七嘴八舌):還和他握手。還用尺去量。還用自己的手去搓。
師:對!我們觀察的方法很多,可以從視覺、聽覺角度,也可以從觸覺、味覺等角度,只有多角度地觀察,才能寫出這雙手的特點。從一上課時賞析的詩句和課文來看,在寫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運用哪些修辭手法?
生(齊):比喻——
師:對,適當地使用修辭,可以把手的特點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課后,就請同學們以“某某的手”為題,寫一個作文片斷。好不好?
生(齊):好——
師:好,這節課就到這兒。下課。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