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第三課 中華民族的選擇 “地大物博”的背后
不堪重負的國土 板書:課題:明智的選擇教學目標:了解中國的環境保護之路教學難點:可持續發展之路教學重點:可持續發展之路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人口多、資源少、環境差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已經嚴重地制約了我國發展。為了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我們迫切地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人口,資源和環境之間的矛盾。面對我國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的現狀,我們不禁為中華民族未來的發展感到擔憂,中國的前途在哪里?講授新課:一、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大量增加、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和生態問題等矛盾極為突出,嚴重地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面對如此國情,我國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二、計劃生育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能否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是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大業能否實現,關系到子孫后代長遠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的重大問題。當前要繼續貫徹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使人口增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要靠全體人民共同努力來實現。三、人口眾多帶來的壓力人均資源的短缺已經給我國經濟的發展敲響了警鐘。面對這種現狀,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做了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資源呢?環境問題既是經濟問題,又是社會問題。保護環境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強盛、民族的興旺、社會的穩定,所以我國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小討論你是怎樣理解“有了金山銀山,不一定有綠水青山。只有有了綠水青山,才有永續利用的金山銀山”這句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結:學生總結作業:見練習冊板書:
課題:我們在行動教學重點:教會學生如何落實環保行動教學難點:如何落實環保行動教學重點:如何落實環保行動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對于p119這幅柱狀圖,大家也許會感到奇怪:為什么青少年的環保知識最多、環保意識最強,卻在垃圾處理方面做得最差?而老年人的環保知識和環保意識都不占優勢,在垃圾處理方面卻處理得最好呢?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呢?講授新課:一、六歲的德國孩子奧茨這樣自覺地嚴與律己,著實讓我們肅然起敬。因為他知道,改變日常習慣,有益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你能像奧茨那樣做一些舉手之勞的事嗎?請你也將它們記錄在你的環保記事本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順手可以做到的環保小事1 順手關水龍頭,因為打開水龍頭每分鐘要消耗11升至19升水。洗手擦肥皂時,要關上水龍頭。2 一水多用,盡量做到循環用水。例如,淘米或洗菜的水可以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