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課 科教興國 第二課時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教學設計
第十二課 科教興國 第二課時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教學設計一、《課程標準》原文:了解我國在科技、教育發展方面的成就,知道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感受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二、《課程標準解讀》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
2、認識我國與發達國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體會我國面臨發達國家科技教育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從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樹立熱愛科學的精神。
3、我國為什么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4、認識到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現實意義。
5、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是發展科技和培養人才的基礎。體會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重要意義,注重提高自身的創新素質,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全面推進我國現代化事業的必然選擇。
教學難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原因。
四、依據《課程標準解讀》和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用題:
1、快速瀏覽課本128-130頁內容,并且觀看幻燈片展示的資料,總結出我國教育和科技分別取得了哪些成就?
2、列舉出我國科技領域取得的其他最新成果。
3、閱讀課本130-131頁,并且觀看幻燈片展示的資料,,完成下列思考題:
(1)我國現有的教育水平與發達國家想比,存在著哪些差距?
(2)我國現在教育水平、高科技人員數量、科技投入、科技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這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3)我國應該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如何著手?實施什么戰略?
4、大家閱讀131-132頁:觀看幻燈片展示的材料,思考下列問題:
(1)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原因是什么?
(2)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現實意義。
(3)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對當代中學生有哪些要求?
5、大家閱讀132-133頁:觀看幻燈片展示的材料,思考下列問題:
(1)我國為什么要堅持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的作用或意義)
(2)建設創新型國家,政府和青少年應該如何做?青少年如何培養創新精神?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進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通過幻燈片展示我國最新的科技成果:“天河一號”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時速達350公里的武漢——廣州高速鐵路開始運營、我國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支線飛機arj21-700、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張鵬研究員展示收獲的轉基因甘薯、XX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孫家棟 和谷超豪 (通過視頻介紹孫家棟 和谷超豪的科技貢獻)。我國取得了這么重要的科技成果,并且重獎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說明了什么道理呢?與國家實施哪一項戰略分不開呢?引出新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二)學生自學解決“教學用題1、2”:
學生閱讀教材,觀看幻燈片資料后,總結出我國教育和科技取得的成就。通過預習查閱資料,列舉出我國科技領域取得的其他最新成果。
(三)通過資料與數字對比解決“教學用題3”:
展示資料:我國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我國人力資源結構,技術成就指數和排序,我國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科技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的對比,完成3.(1).題。通過數字對比能說明:我國科技和教育落后,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完成3.(2)題。由于我國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科技和教育落后,因此,要優先發展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快發展科學技術,并使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總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完成3.(3)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