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課 科教興國 第二課時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教學設計
答: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國的國際科技競爭力;可以培養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變為巨大的人才資源優勢,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4、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對當代中學生有哪些要求?
答: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建設者,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要從小愛科學,學科學,不斷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把自己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總結全課:通過今天的學習,了解了我國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們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我們也要在自己的努力下成為科教興國中的有用之才!那么,國家怎樣施科教興國戰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關鍵是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體會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重要意義,注重提高自身的創新素質,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六、補充課文正文:
1、我國科技最新成果:
2、清醒認識我們的科教差距:
補充資料:
我國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熟練勞動力、技術工人和中高級人才較少,每萬名勞動力中從事研發的工程技術人員不及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1/10,高等教育發展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更大。
根據聯合國(XX年人類發展報告》首次發布的技術成就指數和排序,XX年中國這項指數為0.299,在72個國家中排名第45位;我國平均技術水平不僅大大落后于發達國家,甚至落后于馬來西亞(0.396)、墨西哥(0.389)、阿根廷(0.381)等發展中國家。
我國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XX年為0.9%,XX年為1.3%,明顯低于發達國家2.3%的水平,我國的科技水平與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相比,總體水平落后他們幾十年
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我國近13億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6.5億,文盲人口有8507萬。各種生產要素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中,只有28%靠技術進步取得,而發達國家的技術進步時經濟增長的貢故率是60%-80%。
3、科教興國戰略提出過程:
1992年在中共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1995年在全國科技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第一次提出了要堅定不移的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1997年黨的xx大在一次強調要加快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1998年,在九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新一屆政府組成伊始,就宣布把科教興國作為本屆政府的最大任務。
4、列舉材料,來說明優先發展教育的意義:
材料一、美國XX年出臺的《加強21世紀美國競爭力法》,其核心就是要吸納世界各國的優秀科技人才,并計劃3年內,每年從國外吸收19萬名技術人員。德國先后推出了旨在吸收歐洲以外的信息技術人才的“綠卡”計劃和新移民法。
材料二、我國4.8億農村勞動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為4.2億人。初中升高中的比例在許多地區過小,在西部更少,有的鄉鎮初中升高中人數甚至為零.高中、職高、初中學歷甚至更低學歷的年輕務工人員產生,而且隊伍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