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政治復習提綱4
考點28.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積極溝通,化解“愛的沖突”。(八上第二課13)
一、逆反心理是指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即帶有強烈的抵觸情緒。逆反心理有積極和消極之分。
二、逆反心理的產生及危害 ①逆反心理的產生原因:代溝,往往導致兩代人在某些問題上產生分歧。我們對父母的思想觀念、管教方法、嚴格要求,常常會產生反感,即產生逆反心理。②逆反心理的具體表現:要我這樣,我偏要那樣;你說這個好,我非說那個好;讓我相信這個,我非相信那個不可。③對逆反心理的具體分析: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不能一概說是錯誤的,有的反抗不無道理。與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幫助父母更新觀念、走出家教的誤區,也有助于我們作出正確的選擇。④逆反心理的危害:在多數情況下,逆反心理導致的對父母的反抗,其結果是懲罰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錯誤懲罰自己。這種結果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傷害,不是拿自己的錯誤傷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錯誤傷害父母。
三、與父母產生沖突的原因 ①進入青春期后,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獨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而在父母的眼里,我們總是長不大的孩子,沒有生活經驗,沒有豐富的閱歷。他們對我們的關愛之心沒有變,只是要求更加嚴格,我們就會覺得家長嘮叨,于是就容易產生矛盾。②我們與父母的年齡差距,是產生代溝的直接原因,代溝的實質是年齡背后的多重代際差異。③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我們與父母的沖突,往往基于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這種在我們看來有些苛刻的“嚴”反映出父母對我們的愛。
四、化解與父母矛盾的方法 ①與父母發生沖突時.如果以強硬的態度頂撞、以粗暴的舉止反抗、或者對他們不理不睬、冷淡相對,或者由對某事的分歧遷移到對父母本人的惡感,甚至采用極端的方法來處理,都是錯誤的,將會給父母帶來傷害。積極有效的做法是溝通,要學會主動妥協.主動認錯。②時時記住父母的良苦用心,發生矛盾時不鬧對立;③經常與父母談心,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學校生活和朋友關系;④有事多和父母商量,聽取他們的意見,特別是父母不大放心的事情,不要自作主張;⑤提出購買物品的要求時,先要了解家庭的支付能力;⑥做了錯事主動檢討,不逃避責任;⑦對父母作出的承諾要說到做到,在父母面前建立信用;⑧了解父母的工作,體諒他們的難處和面對的壓力;⑨學習父母的良好品德,在生活中幫助父母,在精神上支持父母,做父母的朋友。
五、與父母溝通的基本要求 ①解決父母與我們之間的沖突與代溝的積極做法就是架起溝通的橋梁。②與父母溝通的程序:首先要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和家長商量;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③與父母溝通,其實就是辨明是非,尋求最佳結果的過程。④與父母溝通的基本要領: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最有效的方式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是求同存異。例如:我們應經常與父母談心,讓他們了解我們的學習生活;有事多和父母商量,做了錯事主動檢討,在父母面前講信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