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認清基本國情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并認同我國的民族政策。
教學難點:中國臺灣回歸的緊迫性和面臨的問題。
二、學生分析
1、針對的問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統一的國家,二是多民族的國家。因此如何把兩者緊密地聯系起來,進行教學是我們必須深思酌慮的問題。另外,究竟把那一部分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也應根據各地不同的實際情況予以靈活地制定。
2、學生的需要:學生對民族知識有一些了解,如果綜合學生的集體力量,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課文,又可以對民族知識大串聯,從而自然過渡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主題探究,回歸到“統一”中國臺灣,最終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的主題上,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
三、綜合設計思路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導入
欣賞歌曲《愛我中華》。感受歌曲氛圍的熏陶,創設良好的心理氛圍,激起學生心中的愛國之情。 用歌曲激發學生的興趣,進入課堂情景。
活動一:神州大擂臺”
舉行"祖國母親知多少——民族知識競賽." 意在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各民族的服飾,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代表人物等情況,增進對各民族的了解,樹立民族大家庭意識,自覺維護民族大團結,以培養激發學生心中濃濃的愛國之情.
活動二:追蹤時事
觀看新聞報道:"美軍在XX年6月7日傍晚空襲中打死"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領導人阿布•穆薩卜•扎卡維.并介紹自美英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薩達姆政權后,伊國內的混亂局面.
引發學生思考:目前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因為民族不團結而戰火不斷,民不聊生(東歐,前蘇聯解體,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問題沒處理好.前蘇聯共有120多個民族,俄羅斯族占半數,其余為非俄羅斯族的少數民族.但大俄羅斯主義思想嚴重,非俄羅斯族的民族感情沒有受到尊重,存在著民族間的隔閡和仇怨.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上臺近7年搞政治多元化,民族主義情緒被鼓動起來.結果,民族問題像打開的"潘多拉盒子",一發不可收拾,愈演愈烈.) 這一現象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在學生思考,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點撥,歸納: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既是國家大事,也是我們每一位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緊接著,教師追問,那我們該如何來履行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義務呢
活動三:歷史再現
觀看"香港回歸"的視頻,詢問學生:在中英政權交接儀式上,對我來說,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什么、為什么 通過珍貴歷史鏡頭的重放,讓學生感受中國的力量,激發學生心中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活動四:聚焦時事
⑴兩只大熊貓"團團","園園"即將帶著大陸各族人民的友誼和思念,到中國臺灣去生活.
②當局最近的一份報告稱:依據島內規定,不能接受大陸贈送的大熊貓.
③XX年2月,眼見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的歷史大勢漸成兩岸人民的共識,聲勢不振.為鞏固自己的權利和地位,數典忘祖的決定孤注一擲,再次玩起了操弄"統獨"議題的伎倆,公然決定:"國家統一委員會"終止運作,"國家統一綱領"終止使用("終統").并揚言"廢除"和"終止"實質都一樣. 把時事帶進課堂,讓學生把時事與課本知識點很好的聯系在一起。
相關鏈接:"國統會"和"國統綱領"是上世紀90年代,國民黨正式成立和通過的,其核心是一個中國的原則,也是兩岸政治互動的重要基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