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認清基本國情
教學難點:如何用實際行動在現實生活中去堅持基本路線。
二、學生分析
1、針對的問題:“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之間的辯證關系,是學生容易忽略或梳理不清的,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必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突出這個難點,能用淺顯的方法,讓學生懂得三者之間的關系。
2、學生的需要:學生樹立為什么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什么要堅持改革開放,為什么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或許會有一些感性的認識,但要上升到綜合的理性的高度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加以正確的點撥。
三、綜合設計思路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導入
學生分析自己的調查結果。
活動一:觀察與思考
課前布置學生將圖表帶回家中,通過調查,得出結論。
引導學生分析社會現象,進行思考:①圖表中所呈現的內容和列舉的數字說明了什么?②我們大家能過上幸福生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在學生思考、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點撥,得出結論:人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幸福,原因就在于由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國經濟建設上了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上了一個大臺階,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臺階。就在于始終堅持了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堅定立場。 通過讓學生進行調查,了解自己家庭發生的變化。
活動二:理性剖析
回歸教材,理性分析,為什么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通過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活動三:圖片欣賞
讓學生通過對建設成果圖片的欣賞,更進一步堅定“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的信念,同時知道“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明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經濟建設與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三者間的關系。
活動四:知識鏈接
回歸教材,了解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有關知識。
活動五:觀察與思考
在全社會合力打造和諧社會的今天,為更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們應以怎樣的實際行動,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相關鏈接:實現和諧社會,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布置作業 及時鞏固,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
四、教學中的困惑
在實際授課中經常會發現,學生常常會針對一些社會現象提出自己疑惑。如個別學生會認為,為什么中國改革開放已經實施二十多年了,中西部地區還那么落后,我們應怎么來看待改革開放等問題,這時,教師應該直面問題,正確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認識,切忌態度冷漠,置之不理或是粗暴對待。
附:
第三課第二框 黨的基本路線(學習卷)
一、單項選擇題:
1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要把__擺在首要位置。( )
a 、發展科技和教育 b 、嚴格控制人口數量,大力提高人口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