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足跡
教 師 課 時 計 劃
年級九年級
科目
政治
周次
第一周
中心發言人
執教人
課時
3
教學內容
“五千年文明”
執教人意見
教
學
目
標
知識技能
知識目標:了解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了解博大的中華文化,懂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以及對世界文明發展做出的貢獻。 能力目標:學習搜集資料、以及結合歷史資料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的方法。
過程方法 復習導入,自由交流,圖片展示,教師講解
情感態度
懂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為中華文明而感到自豪,形成民族認同感。
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發展的主要成就,讓學生了解中華文明發展的典型成就,如天文歷法、軍事、醫學、文學等方面的代表著作或成果。教學的難點主要在于查找資料。教科書對這部分內容的表述比較簡單,很多內容只是給了一些照片,師生需要查找資料,豐富課堂教學,才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具、學具白紙,粉筆,多媒體(條件允許的話)
教
學
設
計
教
學
設
計
教學環節一:復習引入。1.請學生說說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有哪幾個,它們現在的情況如何,即哪些古國延續下來了,哪些古國則不存在了。
2.學生自由交流。
3.教師(呈現古巴比倫城遺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遺址的照片):我們都知道世界歷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國,即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古代中國。照片上的古巴比倫城遺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遺址就發源于古巴比倫文明和古印度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都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非凡的貢獻。但是,隨著世紀的更迭、時代的發展,除了中國,其他三個文明古國已經塵飛煙滅了。而中國的文化,卻還在枝繁葉茂地發展著。
教學環節二:提問。1.為什么中華文明能夠延續到今天,并且繼續影響著世界?這是我們今天要研究和討論的問題。我們首先要從中華文明發展的源頭探起,了解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體會中華文明的強大生命力。哪個同學知道,中華文明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2(學生自由發言)中華文明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的,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祖先。從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到今天,中華文明是經歷了五千年的發展歷史,中國古代的農業、天文歷法、數學、文學、醫學、政治等都對當時乃至今天的世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文明成果大都被保存或繼承了下來,成為中華文化的精髓。
3.教師:中華文化確實是博大精深的,這與中華文明具有的繼承性和發展性特點是分不開的。中華文明的繼承和發展,從未因時間的推移和外來的侵略而中斷過。中華民族文化非常博大,包含著方方面面的內容,如中醫、武術、戲曲、書法、軍事等;也非常精深,變幻莫測、奧妙無窮。 我們今天就來簡單探究中華文明的發展歷史。 教學環節三: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學生查找資料,或根據自己所學的歷史知識,簡要地陳述殷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隋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時期等時期的文化發展狀況。例如: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春秋時期取得的科學成就,如《甘石星經》、魯班、都江堰;春秋戰國時期醫學的發展,如扁鵲、《皇帝內經》;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學成就,如《詩經》、屈原、《離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