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教案
師出示材料:(1)中國gdp全球排名第四,人均gdp僅1740美元排第128位。(2)中美農業機械化比較;(3)各國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較;(4)《各國農業稅制》(具體見附錄1)。引導學生分析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原因及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表現,說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要經歷的特定階段,必須堅持而不能超越。從而糾正小王認為我國就要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認識上的錯誤。(活動目的:通過對比材料的探究分析,讓學生理解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原因。)五、小品啟思,立足國情同學們的分析,引發了小王的思索,使他想起了去年暑假自己的一次倒霉經歷。學生小品表演《倒霉的小王》(見附錄2)。在學生小品表演后,設問:小王遇到了哪些煩心事?你有沒有遇到類似這些問題?這說明了什么?(設計目的:通過小品表演,顯現當今社會現實,引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六、聚焦時事,國情導航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出示:信息一:據新華網、人民網“兩會”期間開辟的“我向總理提個問”專欄統計,近50萬網民把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排在了前三位,其次還有就業、住房、社會治安、食品安全、安全生產等問題。信息二: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之后的記者招待會上答記者問時說:“我最痛心的是沒有很好的把群眾關心的看病、上學、就業、住房等問題解決好”。信息三:在世界經濟論壇《~XX年全球競爭力報告》117個國家排名中,XX年中國由于社會公平、資源供給、政府管理以及銀行不良貸款等方面問題,使排名從XX年的第33位降至第49位。由學生概括得出,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矛盾,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那么,我們又該如何解決呢? 材料呈現:家庭四大件的變化:上世紀50——70年代,“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從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冰箱、彩電、洗衣機、錄音機”;90年代后期,“空調、電腦、手機、汽車”。這種變化反映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需要在不斷增長。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就是不斷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落后的社會生產難以完全滿足人們的需要。因此,解決的根本途徑就是大力發展生產力。只有生產力發展了,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豐富了,需要才會得到滿足,才能盡快擺脫貧困,才能最終解決社會的主要矛盾,并促進其他矛盾的解決,從而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設計目的:通過分析主要矛盾,說明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為我們的根本任務,這是由我國國情和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的。)七、學以致用,藍圖展望認識國情,明確任務,我們就要以此為依據制定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建國初期,由于對國情認識不夠,我們在建設中走了很多彎路,“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極大破壞了生產力,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十分嚴重的損失。改革開放后,由于堅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我國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當前我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時期,規劃又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舉措。綜合上述分析,你認為衡量新農村建設成就的根本標準是什么?你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為新農村建設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