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
三、綜合設計思路
導入:
很早很早以前,人們就想到月亮上去,“嫦娥奔月”的故事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這其中包含著人們的美好愿望和夢想。此外人類還有許多夢想,現在其中的很多夢想都已變成了現實。中國人終于實現了自己的“飛天夢”。觀看“神州”飛船成功發射的視頻。追問學生:你們知道飛天夢想是靠什么實現的呢?
活動一:沐浴科技之光的現代生活
列舉并討論科技進步(交通工具、信息技術…… ),給我們生活(生產、生活、思想觀念等)所帶來的顯著變化。意在使學生真切感受科技是如何改變中國社會面貌的。
活動二:科技推著中國跑
欣賞圖片,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材料,暢談國家實施“863”計劃,星火計劃、火炬計劃、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等措施后,科技對中國發展的推動作用。意在使學生體會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所起的巨大力量。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道理。
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國在科技方面,與發達國家之間還存在的差距。
活動三:科技跑道上的思考
閱讀資料:詳見附錄。
根據材料,請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談談怎樣才能使我國實現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談談你的理解。
在學生充分思考、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不斷的發展。而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必然要求。教育是實現不斷創新的不竭動力。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
活動四:你我攜手,共建創新型國家
觀看錄像《科教興國戰略》,意在用事實讓學生體會,實行科教興國戰略的益處: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請學生結合身邊的社會生活現實,談談怎樣才能使我們的民族素質真正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旨在引導學生了解教育與經濟的關系;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地位和作用;教育對國民素質提高的作用。旨在引導學生探究出我國科教興國基本戰略的內容、意義和建設創新型國家,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必要性。
活動五:讓夢想與科技一同飛翔
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展示自己的小發明、小創作。切實感受科技創新的樂趣,并暢談自己將如何樹立科技意識,培養創新能力,立志做祖國需要的人才,為打造學習型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結束語:
建設學習型社會,使21世紀的中國真正成為人人皆學之邦,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我們就一定能夠抓住機遇,后來居上,勝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四、教學中的困惑
第四課時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自身做起,注意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幫助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樹立全面看待問題能力、歸納思維的能力和初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認識到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懂得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和必要性;了解如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