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愛心永不變 教案
(三)奉獻愛心之三-“從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類”
1.一個有愛心的人,有社會良知的人,會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奉獻自己的愛.
學生閱讀教材第二目第四個◎第一個◆的內容。
(教師在此處也可采用課后“閱覽人生”中李素麗的故事。)
教師:你是怎么理解這位醫生所說的“別人需要幫助,而你恰好有這個能力,那你有什么理由不去幫助呢”這句話的?
學生:它告訴我們,一個有愛心的人,有社會良知的人,應當從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類。
教師:服務人民,服務社會,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需要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活動四:
說一說,你打算怎樣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悄做起,服務于他人和社會?
活動步驟:1.學生分組討論,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
2.每組選派一名同學將討論結果向全班匯報.’
3.教師可以把其中比較好的建議用多媒體投影出來。
教師引導:青少年都是未成年人,本身也屬于應該得到關心、關懷的弱勢群體,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對那些更弱勢、更困難的人閉上眼睛,袖手旁觀.我們可以零花錢積攢起來,捐獻給希望工程.也可以與山區的貧困學生結成互幫對象,把自己多余的書籍、文具和衣物捐贈給對方;當鄰居或身邊的人有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一這都是愛心的表現。
2.一個有博大愛心的人,不僅會愛他的親人、朋友,而且會愛整個世界和全人類
學生閱讀教材第二目第四個◎第二個◆的內容.
教師:面對印度洋海嘯這樣的重大災難,世界各國人民迅速采取行動,這說明什么?
學生:這充分說明了愛是無私的奉獻,愛心是沒有國界的。
愛心沒有國界。這次突如其來的災難,奪去了十多萬人的生命。而面對災難,沒有人置身事外,我國政府和普通老百姓積極行動,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這場賑災款助活動中,展示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姿態和世界公民意識。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愛心沒有國界,我們共有一個家國。”
教師:有一首歌,歌名叫《有你有我》,歌里反反復復地唱著這樣幾句:“有你有我,這世界不會再有寂寞,有你的心和我一起跳動,生活會變得更加幸福。有你有我,這世界不會再有痛苦,有你的愛和我一起同在,明天的未來屬于你我.”是的,世界是由你和我組成的,你我之間應該是互相支持彼此幫助,只要你我都做到關愛互助,這世界才會充滿愛。
小結
泰戈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睛望著風易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心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我們身邊每天都接觸很多人,只要有心,愛就能表達。給人一個真心的微笑、一句問候,搭上一把手.扶別人一把都是愛心的表達。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獻愛心,收獲希望。同學們,伸出你的手,獻出你的愛,讓我們用行動共同奏響一曲愛的和弦!
板書設計或教學反思
第3課時 奏響愛的和弦(下)—活動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生從道理上懂得了愛是雙向的、互動的,在享受父母之愛、老師之愛、朋友之愛……的同時,也應當向他人和社會奉獻自己的愛心.樂于助人。參加社公益活動.服務人民,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