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當家做主的法治國家》說課設計
《人民當家做主的法治國家》說課稿
一、教學理念: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是本課的教學設計理念。通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對知識和能力、情感和態度以及價值觀的有機形成,體現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力求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和發展性。
二、教材分析:
1、本課是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全一冊第三單元融入社會、肩負使命中第六課第一框題的內容。該課在新課標中屬于法律與社會秩序板塊。教材介紹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等內容,是中學生適應社會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內容。
2、教學目標: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以及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理解依法治國的內容和意義。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認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初步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能夠自覺守法,維護社會秩序,培養辨別是非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認識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有效方式,從而自覺擁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提高對國家決策的認同感;認識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重要作用,樹立法制觀念,自覺守法,維護法律的權威。
三、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初步具備了成人意識,希望成為師生交往中被尊重、被認可的一方。同樣,在知識的學習方面,他們也渴望“成人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學生比較陌生但喜歡探討的話題。據我了解,他們在生活中已經開始不同程度關注自己或他人的政治權力,但觀念比較模糊,存在困惑,很多學生不了解作為人民的自己是怎樣當家作主的,因此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的熟悉度和好奇心,這為他們深入學習本課提供了有利條件。另外,通過七、八年級思品課的學習,學生已逐漸認識到思品課對生活的指導意義,初步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識,為本課知識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四、教法分析:
依托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把握“緊抓教材”的原則,利用圖片展示、案例分析、調查報告、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深入淺出地讓更多的學生更簡單的理解課本內容。 學生主要的學習方法是合作探究學習等。
五、教學重、難點
1、依法治國是教學重點,講解時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讓學生認識依法治國的內容及重要意義;還可以通過討論進一步認識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離開人民的參與、支持和監督,要實現依法治國是不可能的。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教學難點,主要原因是這個知識點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對此可以通過圖片展示、調查報告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