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是根本
【教學目標】:
1.樹立憲法意識和法制觀念,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2.提高學生自覺遵紀守法的能力,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
3.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知道依法治國的含義和意義;懂得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依法治國基本方略。
教學難點: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
【教學過程】:
★導入
教師向學生出示我國依法治國取得顯著成就的資料或圖片,引人本課主題:依法治國是根本。
★導學
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政府部門能否依法辦事,司法部門能否公正司法,老百姓能否自覺守法,直接關系到能否落實依法治國方略。
教師補充講述教材第三目第一個◎下的案例。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陳某的建房行為是否違法?請陳述理由。
學生發言,教師引導:有同學認為陳某的建房行為是合法的,原因是經過縣建委和土地局的批準,拿到了土地規劃許可證和土地使用許可證;認為不合法的原因是陳某的建房行為違反了《水法》和《河道管理條例》等法規的規定。事實上,陳某的建房行為是違法的。因為,政府行政也要依法辦事,縣建委和土地局的批準本身就是違法的。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三目第一個◎下的兩個◆相關內容。
學生發言,討論,教師點撥、小結: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陳某能討回公道,獲得應有的賠償。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政府部門都必須遵守法律,嚴格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必須公正司法,嚴格執法;老百姓也要學習法律知識,自覺守法,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教師組織課堂競賽:把全班同學分成四組,比一比,看哪個組知道的法律名稱多。
教師:我國制定了許許多多的法律法規,涉及到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體育、衛生、資源環境等方方面面。那么,我國制定和完善這些法律法規,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使社會生活各方面都有法可依;有力地規范人們的行為利益;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的穩定。總之,就是要依靠法律來治理國家。所以,我國提出“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國呢?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指點迷津”。
過渡: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這里的“憲”是指我國的憲法。那么,為什么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呢?這就需要我們從我國的法律體系中了解憲法和其他法律的關系。
找一名學生閱讀法律條文一:憲法部分條文
教師:讓我們再來看其他法律管轄哪些方面的問題?它們是根據什么制定的?
找一名學生閱讀法律條文二:部分普通法律部分條文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三目第三個◎第一個◆相關內容。
教師點撥:憲法規定的是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其他法律規定的是國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問題。我們把這些法律叫做普通法律。普通法律都是根據憲法制定的。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三目第三個◎第二個◆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