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依法治國》備課與教學提示
課堂導入:
請兩名同學不借助圓規與直尺分別在黑板上畫上一個圓與矩形。
另請同學對他們作圖的效果進行點評。
引出: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師:將這里的“規矩”引入我們的生活,即:生活離不開規則。
知識回顧:通過八年級思想品德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兩種影響非常廣泛的規則,即法律與道德。
請學生結合生活實例簡單介紹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師適當點評。
投影展示名人名言:“法令行則國治國興,法令弛則國亂國衰”。
總結:小到個人的日常生活,大到國家的治理,都與法律息息相關。依法治國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
認識依法治國(板書)
我們國家是什么時候開始正式提出依法治國的呢?
一、依法治國重大方略的提出
要求學生明確:
1.1997年召開的黨的xx大,明確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2.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國”正式寫入憲法。
注:XX年,在黨的xx大即將召開之際,我們也迎來了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10周年。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和總結的歷史跨度。據此,引導學生對本課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認識依法治國
1.根據課本表述要求學生了解下依法治國的內涵,即什么是依法治國?對課本中的表述,可做分解:主體;領導;依據;核心等。尤其是務必聯系八年級的相關知識強調: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法治國。
2.(1)質疑:是否今天才有法律這種規則?古代社會的法律是否對所有社會成員都具有約束力?(“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是古代社會的真實寫照嗎?)
突出強調:古代社會——崇尚人的權威,是一種人治。維護少數統治者的利益。
(2)對比:社會主義中國的今天,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等一批高官因貪污受賄等違法亂紀行為依法被懲處。
引入:依法治國的本質: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
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保證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教師板書,學生在課本中作重要標記。)
學生閱讀課本p77中間楷體字材料后簡要概括材料大意。——國家立法機關在加強立法工作。
質疑:立法機關為什么要加強立法工作呢?有同學認為:只要國家立法機關加強立法工作,建立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就可以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你贊同這種觀點嗎?
導入:
三、怎樣實現依法治國?
生:問題1:既然要依法治國,就要加強立法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有法可依,建立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前提。
問題2:初中生很有可能會出現思維誤區,遇到觀點辨析,簡單地“對”或“錯”。強調第三種情況:觀點片面,有合理的地方必須首先必須承認,并解釋理由。如問題2中就必須強調“要實現依法治國,國家立法機關必須加強立法工作,建立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正確的,理由(略,見上面的簡析。)緊接著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是片面的,還需要哪些努力?(學生閱讀課本思考)
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依法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