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依法治國》備課與教學提示
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嚴格執法
任何公民——遵守法律、依法維權
小結: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教師板書,學生在課本中作重要標記。)
四、探究依法治國的現實意義
學生閱讀課本p78楷體字中“生產銷售劣質奶粉事件”,探究:對這類行為依法嚴肅查處會有哪些重要意義?(部分學生回答可能會有困難,對這類學生不妨引導逆向思維,即“任其發展會有哪些危害?”)
在學生交流回答、教師點評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瀏覽、閱讀、標注課本相關表述: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制經濟【請學生作一更改:科學的表述應該是“法治經濟”!俊J袌鼋洕挥杏媒∪姆梢幏丁⒁龑Ш椭萍s人們的經濟行為,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維護好良好的市場秩序,才能維護好、實現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師:從這一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結論呢?
生: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依法治國的現實意義之一)
(教師板書,學生在課本中作重要標記)
1.復習提問:在學習第一單元時,我們了解到近年來,黨和政府將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國現階段的一重大任務,為什么?
生:(1)在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過程中,我國社會總體是和諧的,但也存在著許多新的問題與挑戰,嚴重影響和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2)促進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
聯系本課p78第一段相關表述,要求學生對這一問題作進一步思考、補充:
(3)社會和諧、國家長治久安,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2.構建聯系: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否離開依法治國這一重大治國方略嗎?如果不能,那么,依法治國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有什么重要意義呢?
引出:實行依法治國,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依法治理社會秩序,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才能促進社會和諧,保證國家長治久安,才能維護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從根本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現實意義之二)
(教師引導學生在課本中作重要標記)
教師聲情并茂地口述《被告山杠爺》的故事,講完故事后:
(1)請學生代表分別結合所學知識對主人公年輕媳婦與山杠爺進行點評。
年輕媳婦——虐待、打傷婆婆——不道德——受到了全村人的譴責,被山杠爺抓起游街——羞憤自殺——應該受到的是法律制裁
山杠爺——出發點是善意的,但卻沒有依照法律程序行事,觸犯了法律——被依法逮捕
教師總結: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法律與道德是緊密相連的。
五、法律與道德緊相連
1.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1)共同點:都是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
(2)區別:表現形式;實現方式;調整對象的范圍大小。(八年級知識,復習提示)
(3)相互聯系、相互補充: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礎。
2.要求:突進依法治國的同時,必須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將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教師引導學生在課本中作重要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