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無私照
課中教學
課中教學
引入:閱讀教科書p52:兩個案例,并回答后面的問題。學生閱讀案例,并展開討論。
“公平”和“平等”是現代社會兩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人生而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理念。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平等?平等的真諦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維護社會的公平、公正?這些是我們這一節課要解決的問題。 第八課 日月無私照(板書)一、平等的真諦(板書)
教師講述如下事例,引導學生了解平等的含義。讓學生聽后發表看法。 某單位車輛違反交通法規并造成交通事故,造成兩人身亡。其中一人為某大學教授,另一人為進城務工農民。在理賠時,肇事單位認為,應給教授賠償30萬元,而農民工只賠8萬。辯論:以“人是否有高低貴賤之分”為題展開辯論。正方辯題為: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反方的辯題為:人實際上有高低貴賤之分。正反方分別用事例、他人的言論等證明自己的論點。1.平等: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為基礎,體現為人格和各項基本權利的平等。2.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和人格尊嚴。3.每個人都應當享有被尊重的權利。追求平等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現代社會注重人與人的平等。維護社會的平等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那么應如何維護社會的平等?
討論:(1)我不屬于社會弱勢群體,維護社會平等的問題與我無關。
(2)保護弱勢群體,是政府的事情,我們個人做不了什么。 (3)誰讓他們生不逢時,生活條件差是他們的命苦。通過討論讓學生懂得:每個人都享有尊重的權利。良好的條件不是一個人獲得人格尊嚴的前提條件。社會成員的人格尊嚴,需要法律的保障,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維護。4. 維護社會的平等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請閱讀教材p54:兩個案例,思考這兩個案例給我們什么啟示?5. 處境不利的人,要用自己的奮斗來捍衛自己的尊嚴,贏得他人的尊重。小結: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人格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們的生存條件、社會地位之所以有差別,就主要在于人際遇不同,懂得平等社會的建立需要大家的努力,需要每個人都做出自己的貢獻,特別是弱勢群體自身要用自己的奮斗來捍衛自己的尊嚴,贏得他人的尊重。學生閱讀案例,并展開討論、回答學生聽、思考回答學生辯論聽講解做筆記、勾書學生討論學生回答
學生閱讀學生回答學生小結這兩個案例反映了什么問題?你有何看法?理解什么是平等?進一步什么是平等?如何維護社會的平等?維護社會的平等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