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
的確,自從你走上自立的路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范圍的擴大,我們需要承擔的責任也逐漸增多,那么,什么是責任呢?
(三)第二個活動:責任的含義
1、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在家庭、學校、社會各領域當中選擇一個,探討在這個領域中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情,填寫在表格中。
2、將小組討論的結果在全班進行交流,交流方式選擇一個領域,女生說應該做的,男生說不應該做的。
注意:教師可以先舉例。
3、明確責任的含義: 責任就是一個人應當做和不應當的事情。
4、分析責任與自由之間的關系。兩者是統一的,一個人只有在承擔責任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獲得自由。
(四)第三個活動:地震問題
1、閱讀材料,找出材料中出現了哪些人物,
2、引導學生思考,這些人物分別承擔了哪些責任?
3、總結:人們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
4、讓學生說說其所知道的東南亞海嘯,并說出自己所了解的這個事件中出現的人及其各自承擔的責任。
(五)第四個活動:責任的幾種來源問題
1、教師講解責任的幾種主要來源。讓學生知道責任產生于社會關系中的相互承諾。
2、學生獨立思考并回答活動材料后面的四個問題,然后在全班交流。
(六)第五個活動:角色扮演:《我是誰?》
(1)每位同學準備五張小紙片,在每張小紙片上寫下自己現在所扮演的五個主要角色,如“學生”、“子女”、“朋友”、“同桌”、“姐妹(兄弟)”。
(2)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不超過6人。要求每個學生依次出示五張紙片,說出每個角色應承擔的責任。
(3)小組活動結束后,在全班交流活動后面的6個問題,請部分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讓同學分析自己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的體會,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理解承擔責任的代價和不承擔責任的后果,努力做一個合格的公民。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扮演哪些角色,知道不同的角色往往意味著不同的責任。要扮演好各種角色,必須盡到自己的責任。
注意點:要求營造一個溫暖、坦誠,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圍,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心里話,同時要求其他同學在聽到別人的心里話時不能嘲笑,更不能在課后傳播。如果學生一時放不開,教師可以自己先做這個活動,引導學生放開自己。
總結:只有人人都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盡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共同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第二課時
授課過程
一、回顧上課所講內容
責任的含義、來源
新授:二、誰在對我負責(板書)
(一)第六個活動:設身處地:《假如你是小含》
“忘記帶作業本”
1、小品表演故事材料
2、結合小含的困惑討論書上的表格。要求學生以小含為例,分析材料中其他人物的行為,如組長、老師、小含及其父母,探討他們各自的責任、責任的來源等。并思考:誰該為小含負責?分角色回答。
3、 重點討論作為小含的組長該怎么做才是真正負責的行為
4、 討論教材提出的三個問題
教師總結:每個人應該自己對自己負責。如果對自己不負責任,就應該承擔相應的后果。所以我們應該及時糾正自己的過失,不要將責任推給別人,否則可能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二)第七個活動:小組交流:《我第一次……》“反思自己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