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說課稿
各位專家、老師們,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下面我就學情分析、教材透視、教法學法定位、教學流程等諸方面,談談我的預設。
一、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基本上是15、16歲,正處于青春期,思維較活躍,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習過程有積極主動參與的欲望;他們通過語文、歷史等學科的學習,對中華民族精神已有了一些感性、零碎的認知,這為本課學習打下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是學生對民族精神缺少理性、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加上農(nóng)村學生的知識面較窄,信息相對閉塞,對于收集材料,篩選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較弱。所以,要注意教學方法的循序漸進和教學方案的可操作性。
二、教材透視
(一)教材地位:本框是對第一框內(nèi)容《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延伸和深化;同時,感悟偉大的民族精神,做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者、培育者和建設者,有利于學生肩負起振興中華的重任,為第三單元“融入社會,承擔使命”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教學目標:
升華一種情感:愛國主義情感
培養(yǎng)兩種能力:實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理解三個要點:民族精神的基本內(nèi)涵、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以及民族精神的豐富與發(fā)展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曉之以理——通過活動,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難點:動之以情——通過感悟,讓學生自覺做民族精神的建設者、弘揚者和傳播者。
三、教法學法定位
(一)設計思路:本節(jié)課內(nèi)容理論性較強,如果只由教師講解會顯得很枯燥,因此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是從時政新聞出發(fā),以學生活動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分析時政熱點來完成教學任務為主線,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最后得出基本的結(jié)論,達到理解和應用的目的。
(二)教學結(jié)構(gòu):
本框我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主體分為三個部分,“走近民族精神”、“品味民族精神”、“傳承民族精神”。這三個部分獨成一體又相互滲透:第一部分是情感體驗,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鋪路奠基;第二部分是情感共鳴,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養(yǎng)精蓄銳;第三部分是情感升華,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鳴鑼開道。這三部分層層遞進、塊塊互鏈構(gòu)建起一座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之塔。
(三)教法學法
1、教法
(1)直觀演示法
(2)情境教學法
(3)討論歸納法
2、學法
(1)情景探究法
(2)合作探究法
教法服務于學法,學法又豐富教法。學生在品味、體驗、感悟、活動中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思維主線”的互動式課堂教學格局。
四、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時政:國慶60周年大閱兵的片段。
學生觀看后談一談印象最深的場景,并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設計目的:采用直觀演示法,將學生帶入到具體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初步感受一種中國力量,入境,為師生感情溝通作鋪墊,通過學生談感受來抒發(fā)情感,直觀形象感受愛國主義情感,入情,使學生一上課就能投入到本課的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學習奠定感情基調(diào)。
(二)活動探究,突破重點
活動一:走近民族精神——滴水藏海
1、欣賞視頻:“感動中國XX年度頒獎典禮”。
2、理解“中國的脊梁”
3、小結(jié):英雄人物的業(yè)績風偉是中國的脊梁,普通大眾的默默奉獻同樣也是中國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