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奮斗 開拓創新
學生3:有一首歌謠描繪了當年的南泥灣:南泥灣呀爛泥灣,荒山臭水黑泥灘。方圓百里山連山,只見梢林不見天。狼豹黃羊滿山竄,一片荒涼少人煙。(歷史課上學的內容)
學生4:在根據地最困難的時期,中共中央提出“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全體軍民自己動手發展生產,克服困難,廣泛開展大生產運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王震將軍領導的三五九旅。
學生5:大生產運動的開展,使解放區克服了嚴重的物質困難,粉碎了敵、偽、頑的封鎖,為爭取抗戰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密切了黨政軍民關系,樹立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
……
教師歸納:由以上分析我們清楚地看到,在條件十分艱苦,環境極為惡劣的戰爭年代,廣大軍民正是發揚了艱苦奮斗的精神,才克服種種困難戰勝了強大的敵人,贏得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
(2)革命戰爭年代,艱苦奮斗精神得到最充分體現
教師:現在,我們已不再是亡國奴,我們有了自己的家園,還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嗎?回答是肯定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本色和傳統美德,是勞動人民優秀品質的組成部分,無論是條件艱苦的戰爭年代,還是和平穩定的建設時期,我們都不能丟掉它,仍要將其發揚光大。有過輝煌歷史的“大渡河連”的駐港部隊已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指導學生看教材117頁,駐港部隊的官兵是如何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的。
(3)新時期,艱苦奮斗的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的美德,在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身上繼續發揚光大
活動三
教師出示課件:
結合教材118頁,從兩代“鐵人”的身上,說說新時期艱苦奮斗精神集中體現在哪些方面?
有人說,現在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各方面的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我們不再需要艱苦奮斗了。大家同意這種看法嗎?
學生討論做答:
學生1:新時期艱苦奮斗精神的內容更豐富了,兩代鐵人精神生活的年代不同,所處時期的生產力水平不同。王進喜靠的是人拉、肩扛、杠撬,使中國摘掉了貧油的帽子;王啟明靠的是高科技攻破石油難題,同樣凝結著“鐵人”精神。
學生2:新時期艱苦奮斗精神表現在,像王啟明那樣勇于創新、科技攻關、不怕困難,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不計個人得失等。
學生3:我不同意第二個觀點,雖然我國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學生4:艱苦奮斗精神是我們的傳家寶,無論什么時候都不應該丟,應發揚光大。
學生5:雖然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與發達國家比還有較大差距,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需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學生6:我們現在的小康水平還是低水平的、不平衡的、不全面的。
……
師歸納:艱苦創業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內容。兩代“鐵人”在他們的工作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克服了困難,為我國石油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是熱愛祖國的表現,豐富了艱苦奮斗精神的內容,值得我們學習。
另外,二十多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們有理由為此感到自豪,但決不能自滿、決不能懈怠,決不能停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始終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作風,并做到與時俱進。那些借口時代不同了,艱苦奮斗過時了的說法,實際上是懶惰、消極、不思進取,沒有愛國心和責任感,思想落后腐敗的表現,是極為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