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第二框《艱苦奮斗開拓創新》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知識目標:
了解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認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分析知識和理解問題的能力,認識到艱苦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懂得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自覺向古今中外艱苦創業的先進人物學習,增進對社會主義的情感,從小樹立艱苦創業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艱苦創業,與時俱進。
難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精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需要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收集有關艱苦奮斗的圖片和事例,《愚公移山》的歌曲(或falsh)。并制成課件。
學生:查閱有關艱苦奮斗的資料。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歌曲導入
教師:大家一定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現在讓我們在這首歌中感受愚公的精神,
播放歌曲和歌詞,師生共唱。
設問:結合你們所學習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和歌曲,談談自己對于愚公移山的看法和感受。
通過歌曲,既可帶動課堂氣氛,又可以從學生熟悉個故事和歌曲中引發學生對不怕可能,勇往直前的精神的思考,從而導出艱苦奮斗的話題。
艱苦奮斗精神大搜索
讓學生從已學的知識中搜索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斗精神的事例、名言警句,故事,人物等等。在學生講述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通過展示不同時期的艱苦奮斗的圖片。例a、(古代)中國古代神話中夸父追日、精衛填海的故事,民間傳說中鐵杵磨成針、鑿壁偷光的美談,古籍史料中大禹治水、臥薪嘗膽、懸梁刺股的記載,都是這一主題的生動寫照。
b、(革命戰爭年代)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
c、(建設時期)駐港部隊“大渡河連”。
講述時還可以穿插播放《大生產運動的歌曲》
從學生現有的水平和知識出發,教師通過多媒體來更多更好地向學生展示這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形象地體會到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艱苦奮斗精神在革命戰爭年代得到充分體現。艱苦奮斗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繼續發揚光大。在不同的時期都有它不同的表現。讓學生在深刻感受到艱苦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所在!
通過歌曲的播放來進一步渲染氣氛,振奮同學們的精神。
課堂大討論
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引發學生們思考。教師提問1、身處逆境的人需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那么身處順境的人是否也需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如今時代不同了,條件改善了,為什么還要提倡艱苦奮斗的精神?或“鼓勵消費與艱苦奮斗矛盾嗎?艱苦奮斗精神過時了嗎?(開展小組合作探究)任選其中一題來討論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得出:
(1)艱苦奮斗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斗精神要代代相傳。
(2)艱苦創業,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具體內容
(3)艱苦奮斗集中表現為創業精神,創業實踐需要創業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4)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文化和政治都不發達,推進現代化建設,更需要大力倡導和發揚艱苦創業精神。
通過學生們的討論,可以發現他們對艱苦奮斗的看法和見解,雖然可能與老師的要求有差距,但可以通過老師的點播來進一步理解。并且通過合作討論的方式,更能集思廣益,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同時也讓學生明白艱苦奮斗精神在任何時代都是不過時的,但它并不等同于節衣縮食。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不怕苦,在困難中保持樂觀的積極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