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
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③實行計劃生育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
第二,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
第三,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保護環境
1、 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板書)
①污染物排放總量還相當大,遠遠高于環境自凈能力;
②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
③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產品有害殘留物嚴重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
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
2、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板書)
3、帶給我們的警示——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板書)
4、保護環境直接關系到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復興(板書)
第四課第三框《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教案
一、導入新課
科教興國戰略的主要內容是: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思想的指導下,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雜交水稻畝產800公斤“中國雜交水稻畝產800公斤的目標有望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實現。”袁隆平透露的這一信息讓人振奮。正因為科技的進步,我國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養活世界22%的人口才成為可能。
高新技術人均年產值超20萬元目前,我國傳統工業人均年產值約XX0元,而高技術產業的人均年產值超過20萬元甚至上百萬元。
找到了15個大型氣田目前我國累計天然氣探明儲量已達3萬億立方米。我國15個大型氣田全部是開展國家科技攻關以后,在相關理論技術支撐下發現的。
二、講授新課
(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板書)
【什么力量是通信工具變得迅速便捷?】
——科學技術的力量. 微型化、遙控化、智能化。
1、科技發展的每一次突破都會引起經濟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
三次科技革命(產業革命)(板書)
第一次產業革命 第二次產業革命 第三次產業革命
時間 18世紀下半葉 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中葉 20世紀下半葉
代表 蒸汽機 工程技術 信息技術
影響
開創大機器工業時代,全面開創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的近代工業文明。 人類進入電氣化、原子能和航空航天時代,現代化大生產普遍發展。 生產生活自動化、智能化,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加強。
2、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第一生產力。(板書)
3、我國加快發展科學技術的必要性(板書)
①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
從整體上看,我們與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面臨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占優勢的壓力。(我國科技取得的成就: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我國已經建立起堅實的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像正負電子對撞機、銀河白億次計算機、“神舟”五、六號等等。)
②要迅速提高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必須加快發展科學技術。
總之,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推進改革開發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是實現我國生產力迅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