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
(二)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板書)
【如何看待教育與經濟關系問題上的兩種觀點】
答:第一種觀點是片面的,第二種觀點正確。因為:a、我們國家要在日趨激烈的國家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b、當今世界,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競爭。c、從一定的意義上說,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
1、為什么要真正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板書)
①各國之間的經濟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競爭。
【以“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為題發表演說】
答:我們可以從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綱中可看出:a、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b、教育是提高現實生產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力量;c、離開教育事業的發展,離開全民族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是不可能完成的;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
②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如何看待打工女回鄉重讀小學事件】
答: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迎接未來知識經濟的挑戰,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漸成為人們生存發展的第一需要和終身受益的財富,甚至決定其一生的命運。
③教育和廣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2、發展教育事業的意義(板書)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
①才能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
②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③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
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必須始終堅持。
(三)科教興國(板書)
【列舉靠科技興業的實例,說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意義】
1、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板書)
“科教興國”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鄧小平同志關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1977年,鄧小平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何著手呢?我想,要從科學和教育著手”,“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就成為一句空話”,明確把科教發展作為發展經濟、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先導,擺在我國發展戰略的首位。從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鄧小平同志堅持“實現四個現代化,科學技術是關鍵,基礎是教育”的核心思想,為“科教興國”發展戰略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1995年5月6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首次提出在全國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在會上指出:“科教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實現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同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五中全會在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XX年遠景目標的建設中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列為今后XX年直至21世紀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針之一。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在站在時代的高度,分析了全球范圍內科技革命的突飛猛進,對各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所產生的巨大推動力量,以及對我國的嚴峻挑戰,審時度勢,提出了實施科教興國的重大戰略決策。